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群学”系列

发布时间:2022-12-08   字体大小T|T

2022年12月7日晚,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举办的知行讲堂“群学”系列第十八期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主讲,主题是“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牛芳副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何龙韬副教授担任与谈人,王英教授、魏淑娟副教授、连芙蓉副教授、王雪梅副教授等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八百余人次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主持人首先对彭华民做了简要介绍。彭华民是南京大学二级教授,担任社会建设与社工研究院院长、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南大)主任等。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马工程项目、教育部案例项目等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17项,主持/联合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5项。发表中英文论文近两百篇,出版专著教材五十余部。主编学术丛书8套。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等。兼任第二届教育部全国MSW教指委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首先,彭华民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主持的教育部2020案例项目《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行动》,并强调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前期实务和研究成果的铺垫,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形成了4个文字案例和4个视频案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彭华民分享了自己在建设一流社会工作案例项目中的经验:高站位、远视野、比较中寻找发力点和保持不知足而发奋的精神。然后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建设本土化的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研究和教学、能力导向的问题解决框架等几个方面讲解了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与社会工作核心能力。彭华民强调只有强理论、强资料、强方法才能形成强创新,并结合自己的项目对抗逆力概念的演进、维度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随后,彭华民讲解了抗逆力导向的社会工作,好的社会工作案例需要定位服务对象、研究问题、以理论为导向和依据服务需求。彭华民从多元视角国际社区抗疫行动的研究者和服务对象的界定、危机事件中国际社区行动团队介入的时间线、专业团队与督导的介入及介入行动、国际社区抗疫行动效果评估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行动项目。最后,彭华民建议在打造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论文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创新特色时需要将专业与学科规划、学科建设、学科人才相结合,并将“你能做什么?你能带领团队做什么?你能为学科建设发展做什么?你能为社工专业和学科走向世界做什么?”这四个追问分享给在座师生,帮助大家坚定自己的研究意义,促进研究的创新与推进。

在与谈环节,何龙韬表示彭华民的演讲立足于中国本土环境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普世价值的抗逆力理论体系,项目实务扎实、数据多元且完整,彭老师在学术与实务干预中的孜孜不倦、脚踏实地、高屋建瓴的精神值得青年学子学习。何龙韬就社交密度学说下社交距离过近的危害与抗逆力理论中对亲密关系解释的不同与彭华民进行了交流。在问答环节,彭华民与在线师生就CART量表的使用及其在变革潜力中的新发现、社区抗逆力和个人抗逆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彭华民的精彩讲演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为深入理解国际社区抗疫、抗逆力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拓展了新思路。

文图:谢文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