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与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建构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4-02   字体大小T|T

3月31日,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建构座谈会暨兰州大学农业伦理工作坊(第八期)在城关校区召开。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学系哲学讲座教授范瑞平,学院张言亮教授、方锡良副教授,草业农业科技学院赵安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杜海涛副教授,以及来自校内其他院系的学生。

范瑞平首先强调哲学研究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既要关注理论问题,更要深入探讨实际问题,并推动研究向具体层面深化。他认同麦金泰尔的观点,即立足于特定传统的深入研究,可能对其他传统产生启发。他还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与现场听众交流如何运用中国哲学资源构建本土生命伦理学。

随后,范瑞平分享了他在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方面的经历与经验。他回顾道,受恩格尔哈特教授的启发与鼓励,他于1998年与恩格尔哈特、罗秉祥、邱仁宗、杜治政等学者共同创办《中外医学哲学》期刊,并于2007年在香港举办首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该研讨会迄今已连续举办十八届,第十九届会议将于今年在太原召开。此外,在推动中国生命伦理学建构的过程中,范瑞平教授陆续出版了《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新的探索》《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大疫当前》《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技术当道》等学术著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接着,范瑞平围绕当代应用伦理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和误区,与听众展开交流。他首先提出“经济学误解”是医学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常见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医疗资源分配被简单视为经济问题,医疗服务的提供数量被认为仅取决于可用的经济资源;第二,在富裕社会背景下,良好的医疗保健系统被定义为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健康需求,因此只需研究基本健康需求的经济学;第三,鉴于医疗资源的稀缺性,社会应追求高效利用资源,从而将“良好医疗保健系统”归结为一个效率问题,即如何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针对这些误解,范瑞平教授强调,医疗资源分配的首要问题是伦理问题,其次才是经济问题。在伦理与公平的原则约束下,才应考虑如何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

随后,范瑞平进一步讨论了哲学研究中的其他常见误区,包括对抽象价值的误解、对与文化无关的普遍价值的误解,以及国内哲学研究中存在的历史进路和文学进路偏差。哲学研究应避免将价值概念过度抽象化,而忽视其具体的文化和实践背景;同时,必须警惕将某些价值视为超越文化差异的普遍原则,而忽略其在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多样性。对于国内哲学研究中常见的历史进路与文学进路误区,他强调,哲学研究不能仅停留于史料梳理或文学化的表达,而应更加注重逻辑分析和概念论证;哲学教育应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论证推理的能力,以促进更具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

座谈会最后,在场师生围绕如何更好地研究农业伦理问题、医疗制度改革伦理等问题的热烈讨论。范瑞平教授逐一回应,并对讲演中未尽之处进行了进一步补充,深化了与会者对相关议题的理解。

文图:丁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