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山东大学王文方教授做客“走近哲学·走进社会”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4-06-07   字体大小T|T

6月3日晚,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萃英学院邀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文方教授在榆中校区作题为“如何说不可说?”的学术讲座。学院陈佳博士主持,邱德钧教授参与对谈,在校各院系师生六十余人参与。

首先,王文方回顾了柏拉图、老子、龙树、普罗提诺、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中外重要思想家关于“不可说之事”的经典论述,从而引入了本次讲座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1.不可说的事情是否真地不可说?2.如果真不可说,是否以及为何可能使用可说的语言去“传达”(而非直接说)它们?3.如果可能,如何说?4.在各种可能的传达方法中,哪一种在哲学上最有道理?

王文方分析了在不同语境与语义下的“不可说”的内涵,指出他所要讨论的“不可说之事”,指的是由于所要言说之对象不存在而不可被言说。接着,他回顾了哲学史上存在过的几种试图“言说”不存在对象的方法。比如:根据Meinong主义的观点,不存在对象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心灵的意向对象,因而也是可以说的;当代双面真理论的代表人物Priest则认为,关于不存在对象的命题可以既是真的也是假的;佛教中存在拈花微笑法、棒喝法、言它法、一指法、譬喻法、中观应成和自续两派等传道方法。王文方对这些方法一一提出了批判。

王文方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运用数理逻辑的模型论,为“如何说不可说”提供了逻辑说明。他借用佛教对世界的分别,将实在界(reality)区分为世俗谛(conventional reality)及胜义谛(ultimate reality)两种,且世俗谛中实存的事物未必在胜义谛中仍然实存。令Dc是由世俗谛中的事物所形成的集合,Du是由胜义谛中的事物所形成的集合,其中Du是Dc的子集。与之对应的,存在两种语义赋值Vc和Vu,它们分别为语句提供了在世俗谛和胜义谛中的语义值。在这种多重赋值模型中,若语句所谈论的事物不存在于胜义谛之中,那么该语句在胜义谛中的语义值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而只能是“空”,因而“不可说”。因此,关于不存在物是不可说的,而这一事实可在逻辑模型中表达出来。

讲座完毕后,邱德钧借助图示的办法通俗而又精要地概括了讲座的基本内容,给予了同学们更多的启发。随后,现场的同学们踊跃向王文方提问。李斌就胜义谛与世俗谛的范围与大小等问题、杨永鑫就唯识学中比量、现量等范畴向王文方进行了请教与交流。

王文方诙谐幽默的讲演风格、精密细致的逻辑推理、答疑交流的循循善诱赢得了全场师生的掌声。这次讲座使得同学们对于“不可说”这一问题的了解更为深入,对哲学史上的一些解决方案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又接触到了多重赋值语意论等前沿性研究,在“说”的过程中给予了在场师生更多“不可说”的启发。

文:杨永鑫

图:陈瀚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