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山东大学王文方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第49期

发布时间:2024-06-06   字体大小T|T

6月5日,应哲学社会学院和萃英学院邀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级特聘教授王文方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于城关校区作题为“哲学怀疑论(与虚无论)”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陈佳博士主持,学院副院长张言亮教授作与谈人,邱德钧教授、郭昱辰研究员、陈干荣副教授等师生二十余人参加本次讲座。

王文方回顾了Williamson和陈波等人在元哲学立场上的乐观主张,他们认为哲学无论在研究对象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与常识和科学没有实质区别。王文方提出,他将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反对这种主张,而他自己的元哲学立场则是:一方面,哲学的研究方法不能像科学那样获得实质性结论,并且支持哲学观点的直观判断通常也不可靠;另一方面,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否“真的”属于这个世界,这点也很可疑。王文方的这种怀疑论立场是社会知识论意义上的,他否认的是哲学家社群整体能够知道实质性的哲学主张是否为真。

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王文方详细考察了被广泛应用于理论评价的“最佳解释推理(IBE)”方法,认为其存在多方面的严重缺陷,以至于该方法实际上是“瘫痪的”。这些严重缺陷包括:(1)如Beebee指出的,IBE方法需要对多项标准赋予权重从而计算每种理论的得分,但不同的哲学家会作出不同的赋权,因此IBE并没有给哲学家社群带来共同的理论评价标准;(2)在IBE所常用的标准中,有些是模糊的或充满争议的;(3)IBE方法存在无穷倒退的可能;(4)IBE也无法解释哲学家的立场改变;(5)IBE还有两个更严重的问题,其一是正确的逻辑问题,IBE的多项标准都与逻辑相关,而当前除了存在经典逻辑还存在众多与之竞争的非经典逻辑,而哪种(/哪些)逻辑才是正确的逻辑,如今哲学界莫衷一是;(6)第二个严重问题是,直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被操弄的”,这使得哲学的讨论经常缺乏共同的基础。

王文方进一步认为,哲学的讨论不仅实际上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哲学知识,而且也不能带来,这“不能”的根源在于哲学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王文方不否认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但认为它们是由我们的概念和语言所投射建构起来的主观世界的部分,其存在依赖于心灵的作用。我们用以建构哲学讨论对象的概念经常是模糊的、纷乱不统一的,虽然这不会妨碍人们进行顺畅的沟通和交流,但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讲并不存在所谓客观的哲学事实可言,因此哲学研究不可能带给我们实质性的哲学知识。

张言亮回顾了哲学史中的各种怀疑论学说,提出怀疑方法对推动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探讨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去应对怀疑主义诘难的可能性。通过本次讲座,学院师生对哲学上的怀疑论和反怀疑论交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哲学研究方法论上获得了重要的启示。

文:陈佳

图:张亚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