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新闻|上海开放大学任文启教授做客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课堂“群学”系列第27期

发布时间:2024-04-18   字体大小T|T

2024年4月14日下午,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上海开放大学民生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带头人任文启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群学”系列讲座第27期。讲座由哲学社会学院牛芳副教授主持,于城关校区逸夫生物楼301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辨微”为题,学院王雪梅副教授、毛雪彦博士、众多高校社会工作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组织成员共同参与。

任文启从问题缘起切入,首先谈及中国话语系统的自身特点。他强调中国历史文化具备“中西糅杂与博弈”特点,社会工作不论出自哪个国家都必须思考同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社会工作才是中国的社会工作?在追问辨析过程中,任文启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始终需要建立在本土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始终需要不断探索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在谈到如何辨微“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时,任文启提到要严肃对待社会工作理论系统,重点关注不同话语体系下社会工作概念的边界性。相比西方话语系统中的“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话语系统强调“将群众组织起来,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群众工作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存在不同侧重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同样需要以党的群众工作内容为基础,这与传统中国的贤良政治一脉相承。

同时,任文启认为党的话语系统对群众动员和群众组织进行了细分,总体性动员不再成为精细选择的选项,现阶段应该采取更加细致入微的动员和组织方式,而社群话语的出现则强调群众分化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特征与需求。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更为精细的识别和满足,这正是党的群众工作在理念、方法和技术层面需要加以精进的原因,同样是社会工作的价值所在。

最后,任文启强调,要厘清对社会工作本身的一致性表达。中国的社会工作应当基于党的话语体系而展开。在行动方面,假如要重新审视社会工作本质,弥合其称谓和概念方面的分歧,就需要检验“四个是否”标准——是否真实起到助人效果,是否为人民群众传递了福利、是否有效执行了相关社会政策、是否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创新。任教授指出,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一种对人民福祉改善有效且有用的社会工作,不存在大小和专业与否的差异,需要历史地理解和诠释中国社会之社会、社会主义之社会、政治经济之社会,个体家庭社会之社会以及西方社会工作之社会,不断探索形成适切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话语系统。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思考,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的前景趋势、如何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公共性及公共性与义务性之间差异性等问题提出了疑问。任文启结合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逐一对问题进行了解答。

此次讲座回应了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领域中“党群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完全混同与过度分裂的倾向,辨析了“大社工”与“专业社工”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为在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对推动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