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应兰州大学社科处及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芬兰知名社会工作学者、东芬兰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Timo Toikko教授在城关校区齐云楼304会议室作了题为“AI时代的社会政策:北欧福利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启示”的专题讲座。

Timo Toikko教授以芬兰为例,系统阐述了北欧国家福利模式的框架与核心理念。他指出,社会政策始终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第一,社会能够允许多大比例的人口不参与劳动力市场(如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而维持正常生活?第二,照料这些群体的责任主体是谁—是个人家庭、市场、社会组织,还是公共部门?
Timo Toikko教授谈到,北欧福利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公共部门承担了核心的福利责任。国家通过建立在高税收基础上的普惠型福利体系,为公民构建了广泛的安全网。他详细解析了芬兰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面向所有公民的基础保障;与个人职业生涯收入挂钩的保险福利;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经过家计调查的最后安全网。养老金、失业保险和疾病津贴等均体现了这一多层次的设计逻辑。
谈及福利国家的当代挑战,Timo Toikko教授表示,国家承诺的服务水平与实际资源供给能力之间往往存在差距。 他结合自身为母亲申请社会服务的经历,生动说明了芬兰体系的运作流程,也坦诚指出了其在人口老龄化等压力下面临的可持续性挑战。
在回应“AI时代”的议题时,Timo Toikko教授表示,数字化服务和远程技术为缓解社会隔离、优化服务递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在芬兰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更具应用潜力。但他同时提醒,技术解决方案必须与所在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接受度相结合,不能取代必要的人际互动与关怀。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围绕社会处方、税负公平、家庭文化差异、儿童保护中的系统性工作方法等议题与Timo Toikko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Timo Toikko教授强调,不同的福利模式根植于各自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比较研究的价值在于理解差异及其成因,而非简单评判优劣。
讲座最后,Timo Toikko教授表达了与兰州大学及中国学界持续合作的期待,并欢迎兰州大学有志学子赴东芬兰大学交流学习。

主讲嘉宾简介:
Timo Toikko教授,芬兰知名社会工作学者,现任东芬兰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研究领域为儿童福利、社会福利体系及政策发展。其组建的芬兰儿童保护研究团队,开展了社会工作服务供给、预防性投资等多项研究;发表芬兰福利史、社会政策研究方法、儿童保护等多部著作或论文。提出的“反向干预法则”为欧洲包容性、高效能的福利服务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萃英人文学术沙龙第六十三期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社科处/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文图 郭怀幸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