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商务印书馆编审、商务印书馆信息公司总经理白中林来访兰州大学,并城关校区开展座谈。学院院长陈声柏教授、副院长王英教授、钟治国教授、王涵青教授、彭必生博士、周彦榜博士,以及文学院王大桥教授、历史文化学院李正元教授等参加。座谈会由陈声柏主持。
座谈伊始,陈声柏对远道而来的白中林致以热烈的欢迎,并诚挚介绍了诸位与会嘉宾。他表示,期盼通过此次交流,增进商务印书馆与兰州大学的沟通互信,进而促成未来更多的学术合作。
随后,座谈会正式开始。白中林以商务印书馆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切入点,深入阐释了这座承载红色基因、秉持兼容并包精神的百年出版机构,始终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者、学术思想国际化传播先行者走在时代前列。作为国家的重要文化与学术阵地,商务印书馆一贯以积极的姿态回应时代课题,在精神文化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他通过对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的举例提出,中国近当代学术自主体系的构建需以与西方学界的对话性研究为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鲜明学科特质决定了对经典著作的专注研读、深度注疏和翻译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经典翻译研究与传播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唯有扎根经典,学术创新方能寻得源头活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守正创新。
再次,白中林基于学术前沿与国家政策导向两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当前学术创新研究的选题路径。他强调,此类选题旨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同时,他以八大代表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主要聚焦于中国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国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四个方面。
接着,他将分享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以博士论文成果到学术专著为讨论点,从目标和读者定位的差异、书名的精心打磨、结构的系统性调整、注释体例的规范改进四个方面入手厘清学术成果与专著的异同,并通过具体案例阐释学术成果向专著转化的可操作性路径。此外,他提出了学术出版的多项注意事项。同时,针对新时代学术研究与出版事业,他表达了殷切期待,即应在传承传统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开创学术研究与出版的新境界。
白中林分享结束后,与谈嘉宾围绕学术研究与出版的中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陈声柏认同白中林由先及后、由宏观到微观、逻辑清晰的分享报告,并就集合型刊物的审校与编辑等实务与白中林进行经验交流性探讨。他以陈寅恪先生的“预流”研究原则为理论基点,系统论述了学术研究在当下及未来面向世界的必然趋势。
随后,在场各位学者在深度赞同白中林观点的基础之上,强调了兰州乃至整个西北的独特学术视野,他们认为此种“通道文化”的重要性与唯一性值得学界充分理解、系统研究与广泛传播。同时,学者们还围绕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及当前稳步推进的实践进程展开研讨。
在友好且充分的讨论中,本次座谈会在掌声中圆满落幕。此次座谈不仅增进了商务印书馆与兰州大学学者间的学术共识,更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文图:刘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