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应兰州大学教务处、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兰州大学萃英学院邀请,中国未来研究会秦麟征教授与刘益东教授做客未来学通识课“萃英大讲坛”系列讲座,于城关校区齐云楼304会议室进行了“我国高校设置未来学专业的可能性”主题讲座,共同探讨未来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与实践路径。兰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雷、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声柏教授、党委书记孙立国、副院长陈丽教授、副院长王英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邱锋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黎春林以及相关师生等30余人共同参与。
(讲座现场)
随着全球化、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未来学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正逐渐成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要学科。秦麟征与刘益东围绕未来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在高校中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讲座伊始,陈声柏代表哲学社会学院向秦麟征和刘益东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未来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正在成为应对不确定性、引领时代变革的关键力量。哲学社会学院高度重视未来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始终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以回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变革。陈声柏强调,哲学社会学院对开展未来学课程讲座的关切与重视,不仅源于对未来学学科价值的高度认可,更在于其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他希望通过此次讲座,能够深入探讨未来学学科专业的建设路径,为未来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落实细节。与此同时,在当下中国学术大转向的背景下,AI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陈声柏期待通过此次讲座,能够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智慧与方案,推动未来学的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陈声柏致辞)
王雷代表兰州大学教务处对参与讲座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阐述了教务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他着重指出,在全球高等教育范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未来学教育应当成为撬动教育创新的战略支点。教务处将以未来学系列讲座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科研范式创新-教育生态优化”的三维发展框架,重点聚焦数字文明时代复合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培育、跨学科研究的知识生产机制革新以及智能技术赋能的教育评价体系重塑等关键命题。他特别强调,在应对未来社会不确定性的进程中,必须坚守教育的人文本质,通过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和价值观引导,使技术创新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工程真正成为照亮人类文明前路的学术灯塔。
(王雷致辞)
秦麟征回顾了他的未来学学术之路,并详细梳理介绍了未来学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他指出,未来学不仅是对未来的预测,更是当下决策的科学指导;未来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明天而学,与当下的时代发展联系紧密,未来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在国际与国内的众多领域中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秦麟征强调,未来学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学的学科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工具,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秦麟征结合国际与国内案例,解析了未来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呼吁高校重视未来学的学科建设,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应对时代挑战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秦麟征致辞)
此外,刘益东以“AI狂飙与设置未来学专业的紧迫性”为题,从科技风险与未来学思维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大爆发对未来学研究的启示。他强调,AI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学需要在科技风险治理与人文社会科学崛起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当下所面临的教育困境——如何培养不被AI替代的学生?刘益东认为,未来学所具备的前瞻、原创、跨界、融合等特性以及未来学所培养的逆向思维、现实与虚拟现实实验新范式、跨学科研究、预演-试错等模式方法,能很好的应对AI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以上均体现出未来学在培养一流人才中的重要价值意义。刘益东还分享了未来学在企业战略制定、市场洞察和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实例,进一步强调了未来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刘益东致辞)
秦麟征和刘益东的分享结束后,在场的其他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学的见解和感悟。邱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历史学与未来学是贯通的,对未来的研究是一直存在着的。重构当下的教育体系需要未来学的前瞻力。彭战果认为在AI技术大爆炸的当下,逆向思维的建立十分重要,但其确立所立足的想象力对常人而言却很艰难,而未来学恰能顺势回应发展考验,进一步肯定未来学发展的必要性。陈丽就如何设置未来学的课程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秦麟征和刘益东以国际未来学专业的课程开设为例,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此进行详细地阐明。黎春林结合当下智能化时代教育体系相对滞后所面对的困局,以及未来学所具备的学科潜质,表达了对未来学系列讲座课程开展的期待。
(左上为陈丽发言,右上为彭战果发言; 左下为黎春林发言,右下为邱锋发言)
本次讲座就我国高校设置未来学专业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不仅为高校学科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撑,更凸显了未来学在应对不确定性中的战略价值。秦麟征与刘益东的精彩分享,为大家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观点,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未来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建议。随着国家对新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未来学有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增长极,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图片|吴雪梅
文字|张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