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知行讲堂“校友”系列第13期——“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专题论坛在兰州大学齐云楼304室顺利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甘肃省委党校、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以及兰州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兰州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其中。此次校友论坛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孙立国主持。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声柏对校友们的到来、对老师们与同学们的参与表示欢迎与感谢,接续上午“王天下:中国文化的历史思考”学术工作坊王晓兴教授论及当前哲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即什么是哲学的、人是什么、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提议围绕哲学的真问题、大问题展开讨论。孙立国表示,历史是一面镜子,而哲学是一道光,校友论坛的意义便在于用哲学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现实。
关于当前中国哲学的热点与前沿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匡钊表示,当前的中国哲学研究需要问题化,既要钻研技术方法,又要具备问题意识;未来的中国哲学研究可能迎来一次语言学的转向,即从语言层面出发反思我们的生存样式。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亚洲教授认为,研究者理应关注哲学内部的生成逻辑,思考现实世界的变化以及种种变化背后的实质。四川美术学院李为学教授认为,不可纯以西方哲学的范式解释中国哲学,需要关注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境遇差异。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国红教授表示,当前的中国哲学研究仍需进一步专业化、科学化,对于知识与智慧的传授需要方法、规范并重。
关于本科生提出的如何建立学术自信、如何处理哲学内部学科关系等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刘贵祥教授认为,“钻研”的工夫是必须的,研读经典文本更是学术研究之路的必经阶段,要在与哲学的“拉锯”中深入下去,逐步追求思想的统一性。兰州大学方锡良副教授认为,处理好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是哲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推荐同学们阅读《顾准文集》等经典作品,以使自我的精神世界更为丰盈。关于研究生提出的如何“做”中国哲学的问题,匡钊表示中国哲学的主题不仅仅是古典文献的现代化诠释,还要“活化”中国哲学的经验,因此许多文本中所记载的故事与话题,可以被转化为哲学研究的思想资源,这也是促使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再问题化”的重要方式。
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天津社科院张永路研究员、西安科技大学何江新教授、甘肃省委党校张巧艳教授、兰州大学王彦涛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万强副教授、兰州理工大学万远新副教授、兰州财经大学柳之茂副教授、中南大学高晓锋博士等校友分享了各自的经历,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师生们围绕母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为学校、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孙立国书记、陈声柏院长希望校友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兰州大学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发展,共同推动学校、学院的教育、科研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图文:田宝祥、陈一博、法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