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栖云小镇会议厅举办“逻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几十位教师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新文科背景下逻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未来。会议由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STS)暨研究生公共课教学部负责人邱德钧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邱德钧教授首先介绍兰州大学逻辑学的发展历史和教学情况:从1978年起,兰州大学开展逻辑学教学,迄今已走过45年的历程。兰州大学建成了较为成熟的逻辑学教学体系,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以思维的抽象美为学生提供涵养。近年来,兰州大学逻辑学教学针对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的时代特点,致力跨学科的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课程建设,并给文科专业大类学生开展逻辑学教学,为跨学科研究和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兰州大学在科研上还开展了一系列逻辑学前沿性研究,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通过以研促教,使教学实现与前沿问题的更紧密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晋荣东教授以开设的《逻辑学》课程为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逻辑学的教育教学需要打造完整的课程体系,做好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大纲是教学必须遵守的“法”,强调在日常授课基础上,加强课堂训练与章节测验。他还围绕课程考核的试题类型,说明完善的课程考核形式对于学生深入掌握逻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南开大学李继东教授介绍了本校逻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并重点说明过程性考核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他以南开大学为例,介绍逻辑学课程成绩的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成绩占比的变化,由3:7,至4:6,再至5:5,不仅有利于更科学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且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技能和视野等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山东大学荣立武副教授作“山东大学《应用逻辑学》课程教学实践逻辑工程学——跨学科视域下的逻辑教学与教材建设研究”的报告,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地模糊着传统学科的边界,催生出大量的交叉研究领域。逻辑教学与研究需要探索逻辑学在其他学科大交叉、大融合格局中的作用,体现逻辑学之“用”。山东大学逻辑工程学,设立“逻辑学+X ”的交叉研究通识教育课程,以逻辑学+中国哲学、逻辑学+电子工程学、逻辑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逻辑学+人工智能科学(AI)等方向,重新设计《应用逻辑学》课程,实现逻辑学前沿研究与实际教学的融合。
与会老师纷纷结合自身实例,对逻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研讨。例如,逻辑学教师的具体研究方向不一致,如何来统筹基础课程的讲授内容?不同学生面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差异,如何开展激励性或引导性教学?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前沿性知识、成果介绍相联系,体现逻辑学的时代性特点?大家积极探讨实施方案,借鉴各高校开展教学的优秀经验。
邱德钧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为大学逻辑学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切磋的平台,与会专家分享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跨学科交流能力具有推动作用,总结的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兰州大学的逻辑学教育将深入融合新文科发展的要求,加强逻辑学体系化建设,做好课程顶层设计,同时加强平台建设,促进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积极探索发展逻辑学教育教学的新方向。
文:杨慧茹
图:姚仕泽、杨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