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城关校区齐云楼304会议室举行了第二场“科学哲学工作坊:科学与未来”的主题报告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春明副教授、王球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刘剑涛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邱德钧教授、Berman Chan副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会议由张睿明副教授主持,哲学系师生共计二十余人参加会议。
院长陈声柏教授首先致开幕辞,热烈欢迎此次与会的专家学者,随后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哲学学科发展的成绩和挑战,提出了当下学院哲学与科学交叉融合的定位战略,并对此次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王春明作了题为“重思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询唤理论”的报告。阿尔都塞“对主题的询唤”理论指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人们意志和行为的影响。王春明副教授认为,对其意识形态询唤理论的一些外部批评自身存在问题,并从询唤理论内部思考,以“主体”的问题质询其内在困难。
邱德钧以“最优决策、逻辑和人工智能”为主题报告,讲述了现今神经网络模型对人类认知科学的启发。AI在进行数据的随机输入过程中,在特定数量的步骤之后一定会显示出一种取向,它预示了人工智能的潜力; 未来使得任何学科能够持续发展的前提,将会是强大的计算能力。
Berman Chan进行了“共情人工智能为何需要真正的共情能力”为题的报告,提出为医护、心理、养老乃至陪伴行业的服务需要,共情人工智能(Empathic AI)需要有真正的共情能力,并且认为一种用户能够满足于模拟共情人工智能的情感交流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用户意识到这种共情是模拟时,会进入自我欺骗,真正情感交流的目的就不会实现。
刘剑涛作题为“舒茨论知识与社会科学”的报告,介绍了舒茨对社会科学之哲学基础的关切。舒茨所处的时代面临着德国的社会科学之争,与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和方法问题。舒茨发展出了哲学社会学,以现象学的视角去观察哲学在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科学哲学工作坊的召开,旨在推动学院与各大高校哲学领域的合作,加强哲学共同体的互动交流,促成自由的学术环境,深入讨论挖掘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搭建了有益的平台。
作者:陈皓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