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课、通识课教育”座谈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5-08   字体大小T|T

   20235月6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课、通识课教育”座谈会齐云楼304室召开。座谈会由学院彭战果教授主持,法门寺佛学院院长释宽严一行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本次会议,围绕“课程建设、研学活动、暑期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主题开展交流。

  会议伊始,党委书记孙立国致辞法门寺一众法师莅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开展交流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与会人员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形成更多的交流成果。随后,陈声柏院长介绍兰州大学及哲学社会学院的发展历程从历史沿革、专业建设、发展特色、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等多个角度进行经验分享,强调了知行并重、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

  法门寺佛学院院长宽严大和尚带领大家观看佛学院的宣传视频,介绍佛学院的相关情况。在交流与汇报环节,围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佛教中道智慧、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佛教在学术与生活上的各类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使与会人员对中国佛教思想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特别提到,从魏晋南北朝、隋唐至今,宗教的发展都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佛教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碰撞交流中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结合兰州大学“身居西北、心怀天下”的理念,他勉励参会的学子保持热情和使命感,一心向上向前,并表达了增进学术交流多出交流成果的期许,为佛学院和哲学社会学院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提出了建设性的规划。

   随后,金涛教授作主题发言。他首先从佛教史中的“理性逻辑”与“感性经验”两条路线出发,分析了中日近代以来的“新唯识”运动、“批判佛教”运动及京都学派的形成原因,指出传统思想在面对西方哲学科学理论的挑战时所做出的必然反应。其次,金涛老师回顾了《大乘起信论》在西方的研究历史,并以李提摩太翻译、研究《起信》为例,与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进行对比,展现出西方学者相对于东方传统面对佛教的独特视角与观点。最后,金涛教授为法门寺各位法师唱诵了心经,以示欢迎。

   释照学法师以不疾不徐的语调,立足于沙门教育,讨论了文字作为思想载体的重要意义以及佛教经典的学习方式。他以《法华经》为例,说明佛经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存了唐朝书面语,对于理解文言文、学习句读,感受传统文化的原始语境和人文情感具有很大帮助。释传愔和释果朝法师分别结合自身经经历,讲述在佛学院教学的心得体会,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去调伏生活中的烦恼佛法并非只讲道理,还要用好道理。从“知”与“行”的角度出发,他们表示概念与行为重点在于结合,要坚持“学”与“修”相统一。

   在自由讨论环节,我院学生代表刘政烨分享了自己的佛学学习历程与感受。先后从“缘起性空”、“解行并重”等命题出发,分析佛学视野下个人心灵的症结所在与佛教行持的最终归宿,并回顾了在哲学系跟随彭战果老师与金老师学习的经历。张雨同学就研究生阶段的佛学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围绕研究佛学知识与以何种角度理解佛学的问题表达了个人的思考。阿卜杜同学则简要介绍了自己理解的佛学,并与宽严法师就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宽严法师表示,要放大格局,怀有一切知识皆为我所用的气度,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结束之时,法门寺佛学院为参会师生送上精美礼物与祝福。本次座谈会是高等学校教育和佛教院校教育两种不同模式的交流,意义匪浅,它不仅使在坐师生、法师直观地感受到人才培养的同一与差异,也为双方互相汲取经验、发展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平台,更为培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文图:杨慧茹、张雨、刘政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