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贵祥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

发布时间:2023-04-21   字体大小T|T

4月18日晚,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刘贵祥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第33期,在榆中校区天山堂A403教室为大家作 “马克思论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以《巴黎手稿》为中心的解读”的讲座。讲座由方锡良副教授主持,青年研究员谭勇与谈。

讲座伊始,方锡良首先表达了对刘贵祥返校讲学交流的热烈欢迎,刘贵祥称自己非常开心能够有机会回家,回到自己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

刘贵祥在对私有财产进行经济学、政治学与哲学的通常理解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一种新的解读视角——生存现象学的解读。这一视角使得感性的人在《巴黎手稿》中关于“私有财产”论述中得以显现,并引导大家去探究“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他从“私有财产”这一核心概念入手,认为抓住了这一核心概念,就抓住了马克思思想的秘密。马克思哲学比现象学更早地先行通达或洞察了“事情本身”。私有财产有三重规定:“一般性的社会物质财富”(经济学) “一种社会法权关系”(政治学)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哲学)。并且私有财产的概念关涉到了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经济学、自然法学和黑格尔哲学。经济学视角的私有财产概念是“见物不见人”,法学视角的私有财产概念是“见人不见法”,只有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意义上,才能揭示出人之存在的本体论维度和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而这又需要生存现象学的解读。

刘贵祥认为,从生存现象学角度来看,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具有三重意义。在哲学层面上,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社会层面上,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向社会的人的复归;在个体层面,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在哲学层面上,积极扬弃私有财产将真正让人的本质显现出来。在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那种使人的本质被剥离的异化劳动将完全消失。人们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从事的劳动就不再是机械的、重复的、麻木的劳动,而是一种可以将人的本质力量真正实现出来的自由劳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展望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是人的第一需要,人们可以自由自愿地进行各种劳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各项才能。

在社会层面上,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向社会的人的复归。马克思将扬弃私有财产和人的社会本质的实现、共产主义运动联系起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凝结起来的物的形态,是即物化。因此,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不仅仅是为他自己而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存在要让更多的人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显现出来,个人的存在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存和需要,自己生存也要让他人更好地生存,人将获得彻底的解放和自由,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将真正建立。

在个人层面上,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在资本原则和利润动机驱动下,人在面对物的时候容易产生占有物的心态,人为物役,丧失了对事物和生命活动的真切理解和充分感受。刘贵祥以游泳为例来加以说明,在游泳中,游泳者获得的是那种人与水的自然亲近,人在水中获得对自己的水、肌肉和生命力量的积极感知,是游泳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但是游泳池老板,他更多的关注的是游泳池本身可以给他带来多少利润,对于游泳带来的快乐,游泳池老板并不太关心。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的存在及其观念将逐渐被人们所扬弃,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或者人造物的便利时,更多地关注我们身心的感觉而非占有感,并且依据自己独特的特性去享受这一切。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私有财产被积极扬弃,个体之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得到了真正的、彻底的解放。这种积极扬弃,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而对人的本质和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占有,换言之,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甚至于可以说“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

从生存现象学角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一出场,就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的本质道说”,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这一论断呈现出“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三者合一的典型特点,具有总体性和一贯性,这就需要一种“生存现象学”的新视野。

之后,谭勇谈到,刘贵祥不仅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同时具有极为难得的问题意识,从一个细微的问题入手,根据翔实的文本分析和深入的哲学思考,加深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深入思考和总体把握,这些非常值得师生们学习。

方锡良非常认同刘贵祥从“私有财产”这个核心概念去解读《巴黎手稿》,并结合人口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和矛盾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等时代课题,与刘贵祥深入探讨“私有财产”这一主题,当今时代,大家同时肩负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这一历史视域下去思考“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及其积极扬弃,将有助于大家更好地去理解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与时代意义。

在场的同学们结合讲座内容与刘贵祥进行热烈讨论,例如杜鹏旭提问,如何理解积极本质这一话题中的“积极”概念?刘贵祥借助于“劳动”概念全面阐发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三个维度(积极的、中性的、消极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积极”的涵义。李斌同学结合数字时代和互联网经济中私有财产的各种新形态,追问私有财产在数字时代如何扬弃自身,实现其积极本质,可否想象数字共产主义时代,人们能达成一个数字宣言,扬弃资产阶级法权,实现数字资源的开放共享?刘贵祥结合数字资本主义等热点话题,认为这一问题面向未来,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界有几个路径,或者产生新主体,或者被取代,或者是双主体,或者是外主体,具体是哪种情况,还要看现实的矛盾发展。

讲座结束后,其余同学结合专业方向、学业规划、就业选择和人生目标等问题,继续与三位老师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加深了本次讲座的效果。本次讲座是一次视角新颖、内容丰富、交流充分、讨论深入的讲座,讲座圆满成功!

文字:王鹏生

图片:刘江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