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晚,“西北社会工作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三讲如期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华东理工大学徐选国副教授进行题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写作中的理论选择及运用”的讲座,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魏淑娟副教授、牛芳副教授、王雪梅副教授、连芙蓉副教授等老师和多所国内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近八千人次参与了本次讲座。
徐选国主要围绕为什么需要理论、理论类型及选择原则、论文写作中理论的全过程介入和进一步建议四个方面开展本次讲座。先梳理了社会工作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从而引出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为什么需要理论。主要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依据MSW教指委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理论应用的相关要求,强调学生做的论文要彰显专业特色、强化应用导向以及进行知识创造;二是依据社会工作五大研究类型:问题分析研究、实践项目研究、工作案例研究、社会政策研究以及实践理论研究。指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特别强调了其实践性;理论是专业实务工作的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构关系。
在理论类型及选择原则方面首先从社会工作理论类型开始,依次介绍了大卫·豪(Howe)的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四分模型、佩恩(Payne)的三分模型、何雪松的四分模型;然后从社会工作分类角度介绍了童敏的社会工作理论分类。鼓励学生适当的运用一些创新理论,除社会工作学科内的理论以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其次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具体阐述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的理论选择原则:恰适性、可解释性、可操作性、反思性。突出讲述了研究问题中的理论体现,要求学生写论文的时候要涵盖研究问题的学术脉络、研究问题的经验呈现和研究问题的学理性,论文写作要梳理清楚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论文应包括主体内容与机制分析,强调要做好结论呼应与理论反思部分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本土化考量。徐选国也对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大家反思如何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做好理论积淀,指出可以从多进行常态化阅读、聚焦某个经典理论深耕细作以及多进行写作训练方面着手。
最后,徐选国就如何高效找到机制相关文献、如何降低理论脉络梳理的重复率、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如何在论文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时体现社工专业特色、如何处理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冲突等问题,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图:刘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