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基于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案例——哲学社会学院举办“发现社区”专题讲座第十五讲

发布时间:2021-11-04   字体大小T|T

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GEI师法自然社区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秘书长刘晓梅于2021年11月3日晚19:00在腾讯会议举办了题为“基于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案例——丹巴登龙云合森林学校”的专题讲座。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组成的“发现社区”青年种子社工服务学习交流活动的成员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龙魁主持。

刘晓梅老师讲座内容以丹巴登龙云合森林学校案例展开。她讲到师法自然社区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以社区协议保护为原则,通过社区发展中心的创新方式,促进社区生态经济与文化保护,以提升社区综合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社区自主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21年工作重点是由四个主体相互作用的,包括自然学校、在地社区、师法自然、企业与社会组织政府学习者。师法自然的策略:师法自然社区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作为公益组织,是作为协作者链接政府服务和企业资源的桥梁,通过与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协助社区培养自身能力,赋能社会企业,建立公益组织,促进乡村社区未来社区的生态服务型经济模型。

基于当地面临很多发展与保护的困境,包括垃圾、污水等环境问题,传统文化消逝,当地年轻人的流失,大众旅游对在地的影响等。因此在地生长出的一所森林学校,来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带动原住民的保护意识,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

丹巴登龙云合森林学校作为藏地第一所森林学校模式实践创新路径,包括生态教育和生态经济两方面。创造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不同利益相关方共同构成了新兴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萌芽的土壤养分,多主体发挥自身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时森林学校设施完备在建筑设计上也有很多创新性,而基于多元的学习方式,森林学校营造了多样的公共空间。在课程设置方面,森林学校包括自然研习,自我探索,自在创变和乡土教育四大部分的内容。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4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学校团体参与了森林学校在地课程。另外学校也举办多项创新教育研讨会、生态课程进校园等活动,同时注重对外传播与公众参与,获得各级领导和政府的支持。

除此之外,森林学校推动在地成立农旅合作社和推动生态修复与物候调查,提升当地民众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地进行文创产品手工艺培训。提供就业机会,进而带去经济收入。从推广上来看,森林学校适用的社区类型是拥有自然资源,人才资源潜力的社区。以社区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整合社区内自然资源,将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生态价值,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同时,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社区内经济,使其更有动力投入到社区自然环境保护中,以实现更大的保护价值。最后刘晓梅老师用两个田野调查的视频案例强调了让当地年轻人看见本土智慧以及与当地民众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总结来说,这是一所践行本土创新教育,培养跨学科深度学习能力,创变未来、在真实自然保护区社区内,在藏地传承喜马拉雅精神,笃信改变世界梦想的未来学校。

本次讲座用丹巴登龙云合森林学校的乡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深入而又生动地讲解了在乡村社区治理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学习的乡村社区治理模式,为老师和学生在今后的研究和学习中提供了相关方向的案例经验指导。

文|赵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