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走近哲学·走进社会】| 李晓春教授致辞

发布时间:2021-10-19   字体大小T|T

按语

10月14日下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第十三届“走近哲学·走进社会”活动开幕式暨哲学社会学院迎新典礼在昆仑堂一楼报告厅举办。会上,学院教师代表李晓春为我院新生致以祝辞,作了题为《大学生活中的仁和修养》的发言,以“人生的价值”为核心,从“仁”、“智”、“勇”三个方面进行讲述。现推送李晓春老师的发言,与读者共勉。

 

李晓春教授致辞

 

各位新同学好!

本来迎新应是同学们刚入学的活动,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活动有所推延。同学们现在已经军训结束,体魄加强,接下来就是接受大学的教育,并从体魄和精神两方面完成生命境界的提升。

新生上课也已经三周,我在课堂上也和同学们交流了大学应读的书以及学习的方法,有同学提问说,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大家都知道,苏格拉底认为,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生命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肉体的生命,一个是精神的生命,而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就是对于自己生活的反省能力,这也是罗马的智慧女神密涅瓦的猫头鹰的哲学象征意义之所在。中国人也对于人生有着深入的思索,儒家将中国人的人格修养概括为智、仁、勇之三达德。

有一次上课,同学说,李老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儒家的思想核心,我说,那一定就是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精练一下就是智、仁、勇。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今天应该传承的中国思想的精华。仁有很多含义,如真性情、“爱人”等。儒家认为,仁是心的本体,仁本体的意义首先体现为对这个世界的爱。举一个现代社会的例子,比起古代,现代社会心理疾病有所增多,比如抑郁症患者的特点是对生命失去了热爱或者希望,对这个世界不爱了,看到什么都烦,即使看到山川河流这样美丽的自然景观,也不感兴趣,心中似乎没有了爱好和可牵挂的事情。“仁者爱人”所说的 “爱人”并不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爱,我爱他人,并不是我想要从他人那里谋取什么利益。我看到一个小孩子很可爱,我喜欢他,只是一种喜欢,而不是想要从他的父母那里得到什么。爱人,爱物, 爱这个世界,这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最原始的动力。仁是我们生命的动力,有这个动力你就愿意生活,就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没有这个动力,那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所以,仁是人的真情的流露,是率真而不加伪饰的人类情感的显现。

“仁”也是中国人生命的种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汉语中有杏仁、桃仁等这样的一组词汇。杏仁、桃仁是什么?桃仁会生长出桃树,杏仁会生长出杏树,它们是植物生命的种子,那么,“仁”在我们心中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你没有仁心,你就不可能是一个具有精神境界的中国人。是啊!连种子都没有,怎么会长成参天大树呢?

“智”是对于大道的体悟能力,一个具有仁心的人,还要具有智。在当前同学们的学习中,智一方面是理性地对于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智也意味着对于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守护和体悟。

除了“仁”和“智”,人格过于软弱也不行,故面儒家也主张要“勇”,“勇”是对于责任的承担。大家已经从中学进入大学,大学生活虽还没有完全面对职业生涯意义上的社会,但大家已经离开了父母家乡,已经开始要学习独立地生活,从此我们就要担负起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一点是需要勇气的。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除了要修养个人的私德,更要重视对于公德的培养,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公德的意义日渐凸显了起来。

最后我想试着回答一下同学的提问,我以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心性的澄明和泽及他人的事业。心性的澄明是对自己说的,人生的意义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心性的澄明,即对于世界的明悟和自己生活的自觉。泽及他人的事业是明悟自己生命意义的人必然的选择,它是我们对于所生于的世界的报答和回馈。

谢谢同学们,祝大家在大学里学业有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