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第十三届“走近哲学·走进社会”活动开幕式暨哲学社会学院迎新典礼在昆仑堂一楼报告厅举办。会上,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声柏寄语新生,以“责任担当与面向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为题,从时代发展、古希腊哲学家和社会学创始者的责任担当三个角度,讲述哲学家与社会学家的时代责任。现推送陈声柏院长的发言,与读者共勉。
我觉得我们整个氛围有一点沉闷,其实我很想让你们用其他方式表示自己的存在,这是一场具有多个意义的聚会。我们在屏幕上可以看到今天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走近哲学,走进社会”开幕式,还有一个是迎新典礼,迎新典礼最重要的意义是一个生活或者社会的仪式。此外,还有第三个意义,今天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时候,我们会想起特别多的过往,今天的哲学系,有诸位在,还有我能在这里啰嗦都源于我们前辈的付出。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除了要感谢学校以及诸位,还有最重要的是在视频网络上观看诸位的家长,你们的家长把你们送到兰州大学,而今天又恰好是重阳节,所以我特别的要祝福在线上的、现场的以及哲学社会学院的那些前辈,祝福他/她们安康幸福!在现场,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我们的大师兄78级杨利民学长、范鹏学长,在我的眼里,他们除了是我们的学长之外,也是哲学社会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们代表着我们的长辈,他们的到来代表着对学院的认可,所以我特别感谢他们。当然,除了在现场的他们两位,也有很多校友在关注着。关注着的不只是我们这些熟悉的面孔,还有刚刚加入我们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同学们。我说这些话时,还记得你们刚来的时候,就应该有一场聚会,因为疫情的原因延迟了,只能在将这些话晚一点告诉你们。更重要的是,你们所呈现的样子,将会成为我们学院的样子,所以我特别想看到你们,你们可以招手,可以呼喊,可以更热烈一点,这个典礼不应该是沉闷的,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你们的热情。
我分享的主题是什么呢?“责任担当与面向问题的学习与研究”。我们有本科生(学习)还有研究生(研究),我们要知道,今天所处的时代是非常不一样的。在2013年、2014年的样子,有个非常流行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小时代》。而到今天,我们不再以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被叫做小时代,而应该叫做大时代。大时代是全球的走向,中国的走向,今天的时代绝不可以以“小”来称谓,你们也绝不会沉溺在自己的“小”之中,才有了这样的主题。在大时代需要责任担当,应当去拼搏。那么,责任担当和哲学与社会学有什么关系呢?
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之前已有哲学家,但有人认为,真正的哲学也正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如果哲学也有庇护神,那就是苏格拉底。我们的分享不妨由此开始,苏格拉底一生没有写而留下任何一个文字,大概在公元前399就喝毒酒死去,而他的死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据说。苏格拉底鼻梁扁平、身材矮胖,体貌不好看还不讲卫生,太太对他也不太友善,以致不愿意呆在家里,就去广场和别人辩论。他聪明拔萃,却令人极为恼火。他自喻自己是“牛虻”。苏格拉底跟政治家、将军一次次的辩论,比如问什么是勇敢,什么叫正义,结束时,人人明白了自己的无知或所知甚少。更为火光的是:当别人问起他的答案时,他很可能会说“我也不知道”。
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就去向神谕者请教,想知道世上有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神谕者给他的答案是,苏格拉底就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朋友把这个神谕告诉了苏格拉底,这令苏格拉底困惑,他想,自己所知甚少,怎么会是最有智慧的人呢?他用许多时间向众人提问,意在找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可是,他发现,一般人懂得自己从事的事情,比如木匠懂得木工,士兵懂得作战。但其中没有一个人具备真正的智慧,他们并不懂得他们正在谈论事情本身。苏格拉底的智慧来自他一直不断地提问,来自他乐于为自己的思想争辩。这就是哲学的精神,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慧不是知识堆积,而是在这些知识中发现自己的无知,发现无知之后呢?然后是要学习。苏格拉底认为,智慧不是知道很多事情,也不是知道如何做事情。而是提问与争辩,而不靠盲目的相信事物。许多雅典人将苏格拉底看作危险分子,说他蓄意颠覆政府。有人在法庭指控他藐视众神、教唆青年反抗权威等。当雅典人以刚过半数投票决定苏格拉底有罪时,他本可以为演说一番为自己辩护免于死刑,但他不负“牛虻”之名,接受城邦规则喝下毒酒,安然去世。因此,哲学家有两个代名词,一个是爱智慧,一个是牛虻,这就是责任与担当。
还有一个很著名“哲学王”的说法,提出此说的恰恰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哲学家何以成王呢?这不是一种狂妄吗?我更愿意把“哲学王”理解成为一种责任。柏拉图在他的名著《理想国》里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完美社会。他设想的城邦里有三种人,一种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善于思考、爱智慧,他们位居顶端并接受特殊的教育,是国家的主宰,掌握一切政治权力。城邦国家好比一个人,哲学家就好比一个人的大脑,掌控身体与四肢。之后是军人,他们接受训练保卫城邦国家;还有就是劳动者。这三类人群处于完美的平衡之中,如同头脑与四肢对情感与欲望的控制。这个“理想国”与现实的雅典民主制大相径庭。在柏拉图看来,允许普通民众投票,就像允许不会驾驶的乘客驾驶航船。社会是由不同功能的人承担的,哲学家做王,不只是有权利,更有义务,比如他们会为了治理城邦牺牲自己个人的快乐与欲望。也正是由此,哲学王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责任与担当不只是哲学需要具备的,也是学院发展中持续演绎的精神所在。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学人也是如此。不仅如此,这种担当也体现为一种面向问题的时代精神。以社会学经典理论三大创始人——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为例,他们就是带着这样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出问题,创造时代精神的。马克思所呈现给我们的是整个人类命运的担当和责任;韦伯则是对此问题不同时代做出的不同回应。我愿意用大家熟悉的涂尔干来举例。前面两位奠定的是经济社会学和解释社会学两条路径,而我们今天社会学科学更普遍所运用的是涂尔干创立的实证社会学理路。涂尔干把社会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什么呢?他说的非常简单,是像物一样对待的东西,物一样的对待是什么意思?因为涂尔干所处的时代中有两个方面的东西无以抵抗的,一个是科学,一个是经济。而科学研究的东西就是物,是具有客观性的,他要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对待,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法律和道德,像物一样的客观,它们是社会的规则,你不可以去违反。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违反法律试试看,就会被惩治,而惩治的功能就是提醒你,某条法规(社会规则)是一个社会事实,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再以道德做例子也是如此,你可以去违反道德试试看,也会有一个必要的惩罚。惩罚和犯罪在涂尔干看来,是有重申社会的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正面价值的。正是因为涂尔干,在科学昌盛的时代,他把社会现象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具有实证精神,才有了现在的实证社会学。这是一个责任担当的样本,更是面向问题的时代精神的发掘者。
时间关系,无法细说。刚才杨利民学长致辞中,提到了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我们学院院训“知行合一、宁静致远”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我们不只是要知道应该怎么样,更要行动起来。我们从一个“小时代”进入到今天危机并存的大时代,作为兰州大学的学生,哲学社会学院的学生,学习与研究就是我们的行动。刚才李晓春教授讲的儒家“仁”的理解我非常同意,“仁”是需要你用行动去感受的,而不是空谈的一个概念。麻木不仁的意思是没有感知,相反的就是你有同情心,知道该怎么去对待别人,将心比心。希望你们建立起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担当,行动起来。一如孔子所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我今天用这些话来和大家共勉,同时用这些话去祝福在现场的嘉宾以及那些在网络上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够放心,也希望能听到你们各种意见和建议,和我们一起把你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