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优势取向视野下的个案工作模式:理论与实践——“发现社区”专题讲座第十二讲

发布时间:2021-10-21   字体大小T|T

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实践与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细清博士于10月20日晚19:00在腾讯会议举办了题为“优势取向视野下的个案工作模式: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师生及各界社工同仁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基础医学学院副教授彭贤主持。

苏细清老师从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框架入手,讲到情绪是进入个案世界的入口,是自我的呈现,自我效能感养成情绪到情感的阶梯。情绪反应的四维类别表明安静舒适的情绪反应并不一定是积极正向的。同时社工和心理辅导员是服务使用者重要的一个镜子,要给予来访者中立的提问和反馈,不能以专家的身份和标签化的语言对待来访者,且社工和咨询师一般没有对来访者疾病的诊断权。比如对来访者抑郁症的诊断和评判都是不可取的,又如社工对来访者原生家庭的评判会影响来访者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态度,亦不可取。

报告讲到个案工作的重心在于重建安全舒适区、陪伴其探索自己以及确定不能承受的底线。社工和咨询师要以人为本根据个人需要,需要鼓励、勇气、时间和技巧。同时从多个层面将优势取向与缺陷取向进行比较,提到要运用多元文化和批判的思维实现从问题取向到优势视角的“4D时代”转变。

从不同学者对优势视角取向的假设来看优势观点的三大内涵:复元、增强权能和生态观点。社工和咨询师要用动态的视角看待来访者,及时给予正向反馈,让来访者感受到他变化的力量,这个变化的过程是被看见的。

最后苏老师从案例更为生动和具体的讲解了优势取向的具体应用,得出可供学习的经验:解决问题的钥匙永远在案主自己手里,用个体最熟悉的经验连结新的学习经验;发现情绪密码,应用情绪建构和发展任务阶梯和策略;要转变视角列出家庭中成员的优势资源清单,找到问题的症结。

本次讲座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优势取向视野下的个案工作模式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并从具体的实务案例中深入阐述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不同视野,为老师和同学们在今后的实务工作中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经验指导

 

文|赵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