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晚上7点到9点,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举办的知行讲堂“爱智”系列讲座第三讲于Zoom平台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校友、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教授为兰州大学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康德的意志概念——兼论实践理性优先的思想来源》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内外约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张言亮教授主持。
在张言亮教授简单介绍了张荣校友的学术经历和本次讲座题目以后,张荣教授围绕理性(本性)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开讲。张教授以《纯批》第1版序言中战场比喻开始,理性本性即理性之意愿,这种意愿肇始了形而上学,因为理性的超越本性和意图追求无条件者。这是形而上学的本己面向。然则,因为理性能力只能做经验的使用,僭越只会产生幻相。
接下来,张荣教授对理性与意志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哲学史考察,就本次讲座的中心议题——意志之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地位展开详细讨论。从柏拉图开始,经过奥古斯丁,托马斯和笛卡尔,再到康德,由意志主义发展到理智意志论,再到意志的认识论模式,直到康德,意志的优先性才得以真正确立。康德发扬了奥古斯丁的意志优先和笛卡尔的自发性思想,确立了决断自由在道德形而上学中的奠基地位。张教授还着重讨论了绝对自发性、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尤其对意志与决断的关系作了精妙分析。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张荣教授对实践理性优先的思想来源作了追溯,奥古斯丁在《论自由决断》中对意志先于理智的思想进行了生存论分析,自由决断是人运用上帝的恩典(为了人正当生活而给予人的恩典)——自由意志进行了背离上帝、趋向更低级的善这一选择,因为这种自由意志而受惩罚,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是善良意志进行了特殊论证。张教授认为,奥古斯丁的这一观点对康德的善良意志学说和实践理性优先的思想都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张教授最后提纲挈领地总结了自然与理性、恩典与自由的张力关系,这种关系在西方哲学史上始终存在并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持久影响。在康德哲学中也不例外,意志和恩典的关系依然错综复杂。
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张言亮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简单总结。在随后的交流和提问环节中,张荣教授就我校师生和在线听众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精彩而风趣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