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西南民族大学张原研究员学术讲座圆满结束(二)

发布时间:2020-06-22   字体大小T|T

       应学院邀请,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张原研究员分别于6月17日上午10:00、下午15:00在齐云楼349会议室做了两场学术报告。报告由周亚平教授主持。

张原_副本.png

       张原从西方社会学理论中三大家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根本问题与基本方法的讨论中引出《涂尔干的关怀:道德生活与社会科学》《韦伯的理解:理想型与文化科学的实现》两个报告主题。
       在第一场报告中,他讲到涂尔干是将“道德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他分别从人性(心)与条件(物)、个体与社会展开对“道德科学”方法路径的陈述。他讲到涂尔干认为个人与社会密切统一,即“越是个人的,越是社会的”。集体意识是一种综合的范畴和概念体系,是一种和谐一致的共识。他还提到涂尔干道德科学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解释与应对现代社会的失范状态,二是分析与论证道德生活的基本状态。最后,其对涂尔干道德科学中经验实证的态度(社会事实)、整体主义的立场(社会有机体)、现象学的启示(集体表现)以及结构主义的启示(集体意识)做了深入阐释。
       第二场报告中,张原重点阐述了韦伯作为“文化科学”的社会科学在人文理解中的客观性。他讲到韦伯与涂尔干的不同在于,韦伯将“文化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学所做的是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韦伯认为诠释性理解与因果性分析是人文理解中科学特质的体现。他还从理想型与社会行动的理解诠释、社会行动的类型与行为正当性的基础、理想型与文化科学的实现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韦伯的理想类型。最后,他认为韦伯的方法论是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基石、阐释人类学的理论先驱、文化相对和文化批评的首倡者。
       周亚平教授对张原研究员的报告作了总结,他认为张原清晰准确地抓住了涂尔干和韦伯的思想内核。与会研究生与张原就讲座中所提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氛围热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