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生发展>学子风采

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哲学社会学院举行研究生学术探讨与交流论坛

发布时间:2025-01-08   字体大小T|T

1月6日,学院举行第十七届哲学社会学院学术年会系列之研究生学术探讨与交流论坛。本次学术年会分享交流论坛设立了哲学分会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分会场,旨在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在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内进行广泛参与和深入交流的平台,以期拓宽学术视野,促进思想交流,激励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进取。

哲学分会场

哲学会场学术年会分享论坛在秦岭堂B305室进行,学院哲学系谭勇青年研究员、方锡良副教授、田宝祥讲师担任点评嘉宾,由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胡玉铭同学担任主持,哲学学科6名年会论文获奖研究生参与论文分享。

参与此次分享论坛的同学论文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多个哲学方向,在分享过程中,各位点评老师为同学们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方锡良肯定了同学们选题的新意与可研究性,提醒同学们注意在思考哲学问题时一定要注重其现代性意义,从小切口发掘,以小见大;方锡良建议同学之间彼此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将论文内容不断完善。田宝祥建议同学们注意的逻辑性,在写作中对主要概念做出明确的解释,避免歧义,同时站在论文发表的角度提出论文结构框架应该具备完整性。谭勇强调了问题意识,提出优秀的哲学论文在标题的拟定上一定要精练地概括出论文的主要观点、结论,此外,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不仅要注意使用统一的参考文献格式,而且要注重其与文章观点的匹配性。老师们的点评中肯而富有洞见,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现场学术讨论氛围浓厚,为同学们的学术探索与成长提供了启发与支持。

社会学、社会工作分会场

社会学、社会工作分会场在秦岭堂A211室进行。分享会邀请了学院社会学系王雪梅副教授以及温晓晨讲师担任点评嘉宾,来自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5名年会论文获奖研究生参与论文分享。会议由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丁品月同学主持。在老师的专业建议与指导下,参会同学对自己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享,并积极回应了老师提出的学术建议。

参与此次分享的论文涵盖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温晓晨提出,进行定量研究时,根据相关议题,可使用模型进行研究,比如中介模型、调节模型,采用更丰富的图表去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挖掘更多其他的影响因素,他详细、全面地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写文章的心得,清晰地讲述了量化文章的行文技巧,包括变量的确定、模型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同学们“洋八股”的行文技巧。王雪梅谈到,写论文时,在问题引入方面应关注现实背景,明确研究对象的问题,顺势引出本文研究问题的意义,同时关注文章结构,紧密围绕研究问题展开论述,使得行文紧凑。在选题时,可以从当前的热点问题出发,挖掘出创新的视角,尝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并引入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的创新性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尤为重要,可以从微观层面入手,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而细微的社会问题,并采用创新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具深度和独特性。谈到获奖论文的不足和仍需进步之处,两位老师指出,文献综述内容讨论较为浅显,研究结论和文献综述对话性不足,要将文献综述与自我研究进行对话,无论研究结果是证实还是证伪,都应对前人的研究做出综述。因此,文献综述作为论文的基础,需要与研究结论等后续内容紧密相连,形成前后一致的逻辑链条。部分同学在论文中对专业内容的反思还不够深入,理论基础和文献研究也存在不足,这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次研究生学术探讨与交流论坛,通过哲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两大分会场的精彩分享与深入交流,不仅展现了研究生们的学术风采,也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认识到了自身研究的不足,也明确了未来的改进方向。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带着这些收获,继续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

文:丁品月 胡玉铭

图:吴桂秀 李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