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答辩评审会顺利举行。本届学术年会以“哲思致远育英才,社会践行创新篇”为主题,旨在深化学术探讨,激发学生们在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次学术年会设立了哲学分会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分会场。通过本次学术年会,学生们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充分展示了青年学子的学术风采和研究成果。
哲学分会场
哲学评审会在秦岭堂B202室进行。评审会邀请了学院哲学系方锡良副教授、成静副教授、杨虎副教授和彭必生讲师担任评委,由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胡玉铭同学担任主持,哲学学科21位学生参与论文的展示与答辩。
在答辩过程中,各位评委老师为同学们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选题方面,杨虎提出优秀的哲学论文不必拘泥于文本,这不意味着对具体文本的研究没有意义,而是提醒学生在写作时应当放眼于问题。成静认为,在进行中西方法的比较时,相较于着意凸显中西方法的不同,如果在撰写论文时能体现出此种方法在解决某个问题方面的优势,立意将会更好。在论文格式方面,彭必生提醒同学们注意使用统一的参考文献格式,引用相关原文时尽量采用较为常见的版本。在答辩技巧方面,成静建议同学们在较短的汇报时间内,尽量多体现论文的论证过程,减少对自身写作心路历程的描述。
社会学、社会工作分会场
社会学、社会工作评审会在秦岭堂B418进行。评审会邀请了社会学系牛芳副教授、王雪梅副教授以及温晓晨讲师担任评委,来自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18名研究生参与论文答辩,会议由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丁品月同学主持。在评委老师的专业点评与指导下,参会同学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深入阐述,并积极回应了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术建议。
本会场的答辩主题多样化,聚焦学术与实践结合。答辩学生的研究课题广泛覆盖了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多个方向,紧密围绕当前的热点问题,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研究主题涉及社会心理与行为、社区治理和城市发展、公共服务和特殊群体关怀等方面。从探讨数字化发展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影响,到观察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再到分析社会社区治理和特殊群体支持的案例,每项研究都旨在深入回应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核心需求。同时,部分同学还运用CiteSpace、VOS Viewer等知识图谱工具,分析和梳理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研究不仅显示了同学们对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优化的关注,也体现了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深刻思考与积极探索。
本分会场的评委深度点评,启发学术思维。在答辩过程中,评委老师们结合每篇论文的特点,给出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特别强调了论文创新性和学术规范性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如何提升学术思维。牛芳指出,同学们在研究中需要多讨论核心概念,挖掘论文的创新点和学术实际成效。她强调,论文的创新性是衡量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如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同时,她也提到论文题目撰写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问题。王雪梅则从研究目标的聚焦和研究结论的清晰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在文献运用与学术规范性方面给予了指导。她提醒同学们在撰写论文时要注重遵循学术规范。温晓晨强调,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实践和学术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他建议同学们在研究中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更多对话,梳理所研究主题的国内外文献,以扩展学术视野。
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还为他们指明了研究方向的新思路。在评委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发现了自己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同时对研究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哲学社会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次学术年会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了在论文写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我们期待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能够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提升,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并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展现出更多的热情和活力。
文:吴桂秀 顾超宁
图:李 珂 贺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