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经学作为一个学科被废弃,代之以史学,传统的理学研究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范式革命,代之以哲学。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积累,新的经学史研究和儒家哲学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其弊端也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来。着眼于儒门教化的复兴与中国文明的更新,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经学研究与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论问题。鉴于此,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拟以“经学、理学与现代性”为题召开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5年7月18-20日
地点:兰州大学
会议日程 |
||
时间 |
环节 |
内容详情 |
7月18日全天 |
报到(地点:萃英大酒店) |
|
7月19日上午 地点:兰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502室 |
||
8:30—9:00 |
开幕式(含合影) |
主持人:陈声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 |
9:00—10:20 |
第一场:经学与古代中国 (共 4 人发言,每人 15 分钟,讨论 20 分钟) |
主持人:干春松(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院长) 2.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通三统与王鲁:董仲舒与何休之异同研究? 3.邱 锋(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终始、元与王道化成:公羊学说中的历史时间问题? 4.王沁凌(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春秋》学作为 “历史哲学” 之初探 |
10:20—10:35 |
茶歇 |
|
10:35—11:55 |
第二场:理学与古代中国 (共 4 人发言,每人 15 分钟,讨论 20 分钟) |
主持人: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发言人: 2.许家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述而不作” 与 “贤于尧舜”:孔子圣人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思考? 3.田智忠(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朱子真知论全议 4.莫天成(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朱子学视域中的 “惩忿窒欲” |
11:55-14:30 |
午餐(丹桂苑)和午休 |
|
7月19日下午 地点:兰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502室 |
||
14:30—16:05 |
第三场:儒学与现代性问题 (共 5 人发言,每人 15 分钟,讨论 20 分钟) |
主持人:陈声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 2.段重阳(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作为哲学家的孔子:理学与近代儒学普遍性的重建? 3.李晓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儒家心性思想现代化与思维方式变革? 4.李为学(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隐逸、天下与现代性问题? 5.曾海龙(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思想的多维呈现与互动融合 |
16:05-16:20 |
茶歇 |
|
16:20—17:55 |
第四场:经学视野中的礼学 (共 5 人发言,每人 15 分钟,讨论 20 分钟) |
主持人:曾亦(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2.张立恩(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春秋》宋公和书 “卒” 杜解义疏及辨正? 3.李晓璇(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毁庙非今古文异说辨? 4.于超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从《春秋》学的视野看董仲舒 “心” 论? 5.陈姿桦(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儒家相见礼中的身份伦理 |
17:55 |
晚餐(丹桂苑) |
|
7月20日上午 地点:兰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502室 |
||
8:30—10:20 |
第五场:经典诠释的多元视角(共 6 人发言,每人 15 分钟,讨论 20 分钟) |
主持人:李晓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2.张永路(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学变革时代的历史叙述 —— 从朱熹对《国语》作者问题的犹疑解答说起? 3.李庭绵(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助理教授):大争之世,怒其不争:中国哲学的诞生与诸子学的命运 4.何青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讲师):何为朱熹的政治哲学 —— 重读《朱熹的历史世界》? 5.袁晓晶(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二元异论:荀子的天人关系论及其政治哲学发微 6.蔡 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周礼》“三德” 说与儒家德行论 |
10:20-10:30 |
茶歇 |
|
10:30—12:00 |
第六场:圆桌讨论:经学、理学传统与儒学重建的方向 (共 5 人发言,每人 10 分钟,讨论 40 分钟)
|
主持人:李为学(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1.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2.曾 亦(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3.干春松(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院长) 4.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5.陈壁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院院长) |
12:00—12:20 |
闭幕式 |
主持人: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