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通知公告

兰州大学第四十六期萃英人文沙龙通知:“学习、行动与书写”——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沙龙

发布时间:2025-07-16   字体大小T|T

如何架起“实践”与“研究”之间的桥梁?“学习、行动与书写”——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沙龙(兰州大学第四十六期萃英人文沙龙)围绕“实践与研究如何结合”“如何从实践中发展研究议题”“如何结合议题进行文献回顾和树立分析框架”“如何从实践案例中提炼观点”“如何进行反思和反身,并融入文本和观点中”等实践研究所关切的核心议题,以汇聚各地实践智慧,共同发展社会工作自主知识。

经前期报名、征文以及会务组根据文章与沙龙主题结合情况筛选,现将沙龙安排相关事宜正式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与报到

1.时间:2025年7月23日—24日

2.地点:兰州大学城关校区逸夫科学馆(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号)

3.报到:

(1)线上报到:7月22日,沙龙微信群报到

(2)现场报到:7月23日8:30-9:00,逸夫科学馆

二、参与人员

特邀嘉宾、高校教师代表、实务工作者代表及学生代表(名单详见链接)

三、沙龙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地点

议题

备注

主持

2025

7月23日

 

8:30-9:00

逸夫科学馆

现场

报到

7月22日,通过沙龙微信群报到

 

9:00-9:30

逸夫科学馆201

 

沙龙介绍、

欢迎与

合影

1.实践研究沙龙介绍(钟耀林)

2.学院领导孙立国书记致欢迎辞

3.沙龙合影

主持:钟耀林

9:30-11:30

特邀嘉宾实践研究主题演讲

(根据嘉宾主题内容排序,20-30分钟/人)

1.何国良教授:《知识与知行:实践研究的起点》

2.古学斌教授:《浅谈实践研究中的过程评估》

3.陈涛教授:《实践行动的概念化》

主持:王英

 

4.张和清教授:《本土化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实务流程、知识创新与关键环节》

5.王笃强教授:《在具体与抽象间行走:实践研究的辨证旅程——以贫困单亲妈妈的脱贫策略为例》

 

主持:卫小将

11:30-12:30

会谈:“实践”和“研究”如何结合?——“学习、行动与书写”

1.内容: 围绕如何通过学习、行动与书写相结合,架起“实践”与“研究”之间的桥梁这一核心议题,就实践与研究如何结合”“如何从实践中发展研究议题”“如何结合议题进行文献回顾和树立分析框架”“如何从实践案例中提炼观点”“如何进行反思和反身,并融入文本和观点中等实践研究所关切的议题展开讨论。

2.嘉宾:古学斌、王笃强、何国良、张和清、陈涛、卫小将

主持:钟耀林

12:30-14:00

丹桂苑

午餐

14:00-14:20

逸夫科学馆201

 

实践研究

1.积石山实践与研究过程回顾(李慧)

2.“学习、行动与书写”研究生实践研究经验分享(薛亚东)

3.分组分享说明

主持:岳洁

14:20-17:30

逸夫科学馆201

 

实践研究分享与点评(一组)(每人分享8分钟,嘉宾点评5分钟;第一第二部分之间茶歇15分钟,该环节17:30结束)   

 

第一部分:积石山灾后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专题

1.点评嘉宾:古学斌、王笃强、卫小将

2.题目与汇报人

(1)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灾后儿童活动空间的营造路径——基于积石山震后多个儿童服务站的建设经验(李慧,兰州大学)

(2)从变迁到适应:灾后农村困境妇女生活调适类型及经验探究(雷雪云,兰州大学)

(3)自我效能与家庭支持:地震灾后伤亡者家庭青少年复原力的演进过程(刘春光,兰州大学)

(4)断裂到重构:地震灾后伤亡者家庭妇女生活复原的类型与差异化路径探析(汪盼,兰州大学)

(5)谁最终可以获得资助?——灾后社会慈善资源分配“最后一米”的伦理困境与应对实践(吴芷靖,兰州大学)

主持:吴填

 

 

第二部分:其他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1.点评嘉宾:古学斌、王笃强、卫小将

2.题目与汇报人

(1)重建“附近”:社区灾害韧性建设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陈红莉,华中农业大学)

(2)性别秩序与生计脆弱性如何形塑农村女性劳动困境?——基于尘肺病家庭女性合作社的个案研究(范雅娜,延安大学)

(3)自闭症谱系障碍青少年对校园霸凌的经验建构与多元策略(吴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4)精神障碍同伴支持员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探索(肖维,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5)生命、文化、情境:社会工作者灵性能力塑造的自我民族志研究(钟丹,成都培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南民族大学)

(6)文化资产建设重构农村社区关系的实务模式探索——以广东省粤西地区S街道“双百”社工站为例(李翼,广东省茂名高州市石仔岭街道社工站)

(7)“三级-四链-三维”社工督导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贵州省第一批社工督导人才培养对象Y组为例(苏新帆,贵州师范大学)

主持:张蕾

 

逸夫科学馆203

 

实践研究分享与点评(二组)(每人分享8分钟,嘉宾点评5分钟;第一第二部分之间茶歇15分钟,该环节17:30结束)

第一部分:积石山灾后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专题

1.点评嘉宾:何国良、张和清、陈涛

2.题目与汇报人

(1)从艺术赋能到社区行动:促进灾后儿童社区参与的实践路径(岳洁,兰州大学)

(2)跨文化实践中社会工作者文化胜任力的演进逻辑(李诺,兰州大学)

(3)社会工作者促进灾后社区融合的实践研究——结合嵌入身份视角与社会工作实践四个基本系统理论的分析(陈冲,兰州大学)

(4)整合式社区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灾后社区参与的实践逻辑——基于我国西北地区C村实践探析(薛亚东,兰州大学)

(5)文化韧性在灾后社区重建中的作用机制——基于西部少数民族村的案例探析(杨霂,兰州大学)

 

主持:艾晶

第二部分:其他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1.点评嘉宾:何国良、张和清、陈涛

2.题目与汇报人

(1)环境社会工作构建社区环境治理共同体的行动逻辑——广州市Y社区多元主体共建社区花园的参与式行动研究(何一明,岭南师范学院)

(2)困境与突破:社会工作者开展行动研究的组织支持系统构建研究(徐菲,西北师范大学)

(3)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提升的个案介入研究(艾晶,广西民族大学)

(4)小积分撬动大治理——以江村垃圾分类实践为例的机制分析及行动框架构建(尹明慧,华东理工大学)

(5)具身性视域下专业社会工作者主体性的”——以广州市海珠区 Y 社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专项为例(吴迪,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6)村级议事协商创新机制的实践与成效分析——以甘肃兰州城郊村为例(赵泽锈,兰州大学)

主持:许芸

17:30-18:10

科学馆201

小结与讨论

1.小结与讨论

2.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倡议(围绕透过“学习、行动与书写”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共同发展社会工作自主知识的倡导)

3.第二天参访行程提醒(积石山实践研究团队)

主持:钟耀林

2025

7月24日

 

上午7:30准点出发

约11:00到达陈家新村社区

实地参访:积石山地震灾后实践研究

1.参访陈家新村社区

2.观看社区纪录片《我们的陈家》

3.致辞

4.社区代表分享(主题:陪伴、同行、见证)

5.PPT主题汇报(实践基地服务情况)

6.村民代表分享(主题:新生活)

7.实践基地督导发言

8.观看实践基地团队成员个人总结视频《这一年》

9.全体合影留念

10.自由交流活动时间

兰大哲社院社工所积石山实践研究团队

中午

陈家新村社区

午餐

 

下午

兰州市

返程兰州,活动结束

约17:00回到兰州大学,就地解散

 

四、参会注意事项

1.现场报告的参会者,需准备PPT演示文稿,汇报时间不超过8分钟,重点澄清“从实践中引出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实践过程/案例介绍”“观点分析与结论”。同时对每个报告,嘉宾点评总点评时间不超过5分钟。

2.本次沙龙不收取会务费,除特邀嘉宾外,其余参会者交通、食宿费用自理。如有需要,可咨询会务组提供预订住宿咨询协助,由于会议期间是兰州旅游旺季,请各位参会者提前安排好行程。

3.参会者可凭电子邀请函从西门(正门)入校,自驾的参会者均须从南门入校,且须提前在公众号“平安兰大”内选择“师生服务—校园预约—车辆预约”,进行实名认证后即可预约。但因校内车位紧张,不建议自驾。

五、联系方式

参会过程如需协助,欢迎联系会务组工作员:

杨霂:17302830812

汪盼: 15214078972

吴芷靖:15192029200

六、组织单位

(一)指导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灾害社会工作专委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会工作专委会

(二)主办单位

1.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

2.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3.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三)承办单位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

(四)支持单位

《社会建设》《社会工作与管理》《公益》等期刊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

2025年7月16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