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到了2024年12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服务团队在积石山的灾后服务工作也将近一年。从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先遣队进入积石山,到建立社会服务支持网络支持社工机构开展灾后服务,再到接过服务机构的接力棒,以伤亡最为严重的陈家村为中心建立服务点,以伤亡者家庭和特困家庭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哲学社会学院“地震灾后社会服务支持网络建设计划”项目驻村工作团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陪伴和支持一个个家庭走过一段段艰难的路,也见证了一个个家庭复原的过程。
重点服务案例一:从受困者到助人者
在地震中,阿芳(化名)失去了丈夫,家庭的重担径直压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她不仅要照顾两位年迈体弱且失独的白发老人,还要抚养一双年幼的儿女。
在驻村服务的过程中,项目驻村工作团队逐渐与阿芳及其家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初,参与项目实习的兰大哲社院2023级MSW同学们每周定期入户探访,了解她及孩子的生活状况,帮助她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需求。在23级MSW同学们的悉心陪伴下,阿芳逐渐卸下了心防,不再像最初那样隐藏自己,开始敞开心扉,分享自己在地震之后所经历的情感波动和心态转变,以及在逆境中如何寻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23级MSW的同学们扮演了阿芳及其孩子长期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帮助阿芳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舒缓心理压力,链接助学金资源,还帮助她与社区建立联系以获取必要的物资支持,并协助她参与村委会和团委的相关事务。在这些细微的陪伴和帮助中,23级MSW的同学们见证了阿芳从一个经历失落的母亲和妻子,逐渐成长为社区事务中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贡献者。
(图一:板房区中一起组织社区活动)
在板房安置区中,阿芳不仅积极协助村委会分发爱心物资,还成为板房区的“爱心妈妈”,与23级MSW的同学们携手组织活动,带领孩子们参与游戏,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和陪伴。在这个过程中,23级MSW的同学们也积极协助阿芳策划和开展儿童活动,每次活动结束时,孩子们的笑容都是对团队成员最美的回应。
陈家新村建成后,我们欣喜地见证了阿芳的转变,她不仅成为了村居的一名干部,而且每天忙碌于村里的各项事务,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帮助村民。从曾经的受困者到如今的助人者,阿芳的这一转变不仅是她个人新生的开始,更是一个家庭新的开始。
重点服务案例二:和睦家风与成长的力量
震后初见小玉(化名)一家时,五口人蜗居在狭小的板房里。尽管空间局促,屋内却整洁有序,生活的每个角落都透露出她对家庭的悉心打理和对孩子们的深切关爱。
项目驻村团队定期探访小玉一家,发现尽管家庭遭遇了巨大打击,小玉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并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维系家庭的温暖与秩序。在与小玉的每次对话中,团队成员都能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强大,以及她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三个孩子围坐在奶奶身旁,安静地听团队成员与家长们的对话,孩子们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而且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这与他们父亲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小玉提到,尽管丈夫已经离世,但他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尤其是他培养出了孩子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在每次交流中,团队成员能感受到小玉虽因失去丈夫而承受深切痛苦,但她总是以坚强的姿态面对生活,不让悲伤压垮自己。
(图二:家访会谈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23级MSW同学与小玉一家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陪伴她和孩子们度过了灾后最困难的时刻。每周的走访,团队成员都会向他们提供生活支持、情感安抚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孩子们在23级MSW同学的鼓励下,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从最初的羞涩和害羞到现在会主动分享学校生活和旅行中的趣事,这些积极的变化让团队成员感到无比欣慰。
最近,小玉一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搬入了四堡子安置区,生活环境焕然一新。新的居住条件让她和孩子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小玉也常常提到政府、亲友和驻村团队的帮助。她的感激之情常常通过细微的举动和言语表达,孩子们受其影响,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也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一种动力支撑。
重点服务案例三:泥潭中盛开的玫瑰
地震发生时,小英(化名)正在江苏务工,得知噩耗发生的消息后她匆匆赶回家,但最终未能见到父亲和大女儿的最后一面。那一刻,世界仿佛陷入无尽黑暗。更为艰难的是,母亲在地震中身受重伤,需要长时间的照顾和康复。
面对亲人的离世和母亲的伤痛,小英几乎无法承受,但她只能先强压内心悲痛,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与项目驻村工作团队的多次交流中,小英常常倾诉生活的艰辛和压力。23级MSW同学与她一同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她调整心理状态,链接社会资源提供支持。
在母亲逐渐康复后,小英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虽然偶尔也会提到生活的压力和疲惫,但她的眼神中已不再是迷茫和失落,而是充满了希望与决心。23级MSW同学始终在她身旁,成为她倾诉的对象和支持的力量。她逐渐走出了阴霾,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在社区中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她现在在村里的数字职场零工驿站工作,帮助社区居民寻找就业机会,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支持和信息服务。每当团队成员与她进行交流时,她总是满怀热情地分享社区居民的就业动态,以及她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挂职干部王警官曾称赞她是“泥潭中长出的玫瑰”,这句话深刻表达了小英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勇敢。
(图三:乔迁新居)
通过大家的陪伴和支持,小英逐渐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变得更加自信与坚强。她不仅为自己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也通过帮助他人,为社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小英的蜕变不仅源于她自己的努力与韧性,也离不开社会支持。在她的身上,团队成员看到了一位女性在失去亲人、承受重压后的坚强复原力,更看到了她作为社区一员,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激励着整个社区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重点服务案例四:坚强乐观的守护者
23级MSW同学在一次走访中遇到了阿军(化名)一家。地震中,女主人阿红(化名)不幸腰椎受伤,面临着截瘫的风险。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阿军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照顾妻子和三个孩子的重任。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不仅要照顾妻子的身体恢复,还需要全力以赴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和孩子们的教育需求。
(图四:入户探访)
每次走进他们的家中,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阿军坚定的眼神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尽管生活困难重重,但他始终没有让自己倒下;而阿红尽管身体虚弱,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与热情。项目团队和阿军一家共同度过了许多充满挑战的时刻,团队为孩子们成功链接了助学资源,鼓励孩子们继续奋发读书;同时通过持续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阿军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每当阿军感到力不从心时,团队成员都会主动与他沟通,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重拾信心。尤其是在妻子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阿军的坚强与乐观始终是家庭中的一束光。康复期间,他们一家多次去往临夏州中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团队成员前去探访,有幸见证了阿红从无法站立到依靠肢具缓慢行走的转变。在服务的过程中,23级MSW同学不仅为他们链接了康复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更是在每一次医院康复间隙返家过程中,陪伴他们总结康复经验、制定康复计划。每次走访,阿红的点滴进步都让团队成员深感欣慰,也更加坚信家庭重建的希望就在眼前。阿军和阿红夫妇坚韧的精神和相互扶持的关系,给了团队成员深刻的启发和感动。
在这个过程中,23级MSW同学不仅是阿军一家生活的外部支持,更是他们心灵的陪伴者。阿军展现出的坚强与乐观,也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在任何困境面前,家庭的力量和社会的支持是帮助个体走向恢复的重要支柱。团队成员将继续陪伴阿军一家,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好地应对挑战,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帮助。
重点服务案例五:单亲独臂母亲的坚韧人生
项目驻村工作团队通过与阿吉(化名)的两个孩子——龙龙(化名)和平平(化名)的接触,得以了解这个家庭并认识了这位坚韧的单亲独臂母亲。
阿吉独自一人抚养两个活泼可爱的男孩,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她从未放弃对家庭的守护。大儿子龙龙聪明伶俐、充满好奇心,虽然有时也会有些调皮贪玩;而小儿子平平则显得更为内敛和稳重。在阿吉的精心照料下,两个孩子都在健康快乐地成长。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主要依靠政府的低保补助和一些玉米种植来维持生计,但阿吉依然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走访的过程中,驻村工作团队发现阿吉一家面临着房屋修缮的困难。施工拖延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条件,这让她倍感焦虑和压力。每次与她交流时,虽然阿吉显得有些无奈,但她始终展现出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态度。通过团队成员的了解和帮助,团队积极为她申请助建基金,以帮助其缓解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不仅是资源链接者,而且还是阿吉一家的支持者和陪伴者。每次家访,都会与她一起探讨家庭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其提供支持,与她一起商讨施工进度,确保房屋修缮能够尽快推进。在每一次的沟通中,23级MSW同学看到阿吉不仅是一位坚强的母亲,还是一名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自我驱动力的女性。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她始终在默默付出,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她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房屋修缮逐步完成,23级MSW同学也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陪伴着她,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帮助她克服困难。在这一过程中,阿吉无论遇到多少困境,都从未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疲惫与痛苦。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气,诠释了母亲的强大力量。
重点服务案例六:夫妻携手共渡难关
阿布(化名)在地震中不幸骨盆受伤,导致无法下床行走,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使他身体受创,也让家中的经济来源完全中断。面对突发的困境,阿布的妻子阿依(化名)没有被打倒,而是在照顾丈夫的康复治疗过程中,积极寻求家庭的经济支持。
项目工作团队见证了这个坚韧家庭如何通过彼此的陪伴和努力,克服重重难关。在丈夫的康复期间,阿依几乎全天候陪伴在阿布床前,耐心照料他,帮助他完成康复锻炼。然而,除了照顾丈夫,她还不得不为家庭经济的恢复付出努力。阿依在陪伴丈夫前往四堡子卫生院进行康复的过程中,积极行动为自己申请到卫生院清洁工的工作,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却帮助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困境,能够继续支撑家庭的日常开销。
团队为她的两个孩子申请了助学金,减轻了她的经济负担。每次走访时,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肯定他们积极的学业表现,并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支持,这让阿依在极大的压力下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力量。
尽管家中面临如此多的挑战,阿依从未放弃。她的坚韧与乐观也深深感染了阿布。在妻子不离不弃的陪伴下,阿布逐渐克服了身体上的痛楚,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尽管恢复的过程缓慢而艰难,但每一次进步,无论多么微小,都会让他们倍感欣慰。通过团队的持续陪伴和支持,阿布一家逐步找回了生活的节奏和希望。现在,阿布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已经能够在家中自行活动,家庭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重点服务案例七:走出困境坚强的母亲
阿红(化名)在地震中也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她的丈夫和儿子不幸遇难,留下她孤身一人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大女儿刚刚升入高中,小女儿则还在襁褓之中。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几乎令她难以承受,但她依然坚强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参与项目实习的MSW学生在了解到阿红一家的情况后,一直陪伴着阿红,为了帮助她缓解经济压力和帮助其走出来,团队在中期还将其吸纳为项目助理,帮助其从被动的受助者成长为社区行动的积极参与者。与此同时,23级MSW同学还积极为她的大女儿争取助学金资源,助力其求学之路,追求自己的未来。通过这一系列的帮助和支持,阿红一家逐步恢复了生活的稳定,尤其是她的大女儿,逐渐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和责任感。
(图五:MSW同学和村干部一起帮助阿红搬家)
在23级MSW同学的持续陪伴下,阿红逐渐走出了灾难带来的阴影,找到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力量。如今,阿红一家已经搬入新居,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团队成员在与她交流时,尽管她偶尔仍会流下泪水,但更多的,已是微笑与坚强。她和两个孩子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家庭的和谐与温馨也得到了恢复。每次走进他们的新家,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阿红和她的女儿们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她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母爱的力量,也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帮助她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决心。
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陪伴下,阿红一家从灾后的绝望中找回了希望。这不仅是物质上的重建,更是心灵上的重生。在团队成员的陪伴下,阿红的眼泪逐渐化为笑容,她不单再是一名受难的母亲,更是一名在风雨中依旧坚强、勇敢的女性。
结语:陪伴、支持与见证希望
在灾后重建中,像以上重点家庭的案例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不仅是一个个震后受灾家庭复原的缩影,也是灾后国家救助、社会资助和社区互助相结合,共同助力灾后困境家庭重建生活的有力证明。
通过灾后服务项目,促进MSW研究生深入服务一线,扎根灾后社区,与当地居民并肩同行,在陪伴和支持这些困境家庭复原的过程中,对灾后社会服务支持网络建设计划项目服务团队的师生而言,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大课堂,在见证这些家庭复原的过程中,也见证了工作者团队的成长!
文:代伟峰、雷雪云、薛亚东
图: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