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老师!能不能带我们一起玩!”“老师老师!我要给你唱首歌!我要给你跳支舞!”“老师!你们在这里待多久啊?明天我们还要来!”“老师!我们喜欢跟你们在一起!和你们一起玩很开心!”这是志愿者们连日来在震区听到最多的童声稚语。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波及了甘肃、青海多县,范围广,烈度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地震造成当地学校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学校损毁严重。19日,积石山县所有的学校暂时停课,震区儿童的照护、陪伴、托育问题亟待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关注。
2024年1月12日,在兰州大学校党委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指导下,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兰州市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面向全校师生招募志愿者,快速组建第一批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团队进驻震区安置点多个儿童之家,开展儿童服务的同时对所在多个集中安置点的灾民进行安置现状与灾后重建需求调研。团队10名兰州大学志愿者使出合力,为震区儿童共同编织了一张温暖的安全网,共筑灾后重建的信心与希望。
志愿者团队主要由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组成,他们带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的服务热情,在到达震区当天就立即投身于儿童志愿服务当中。多日间,团队成员为孩子们提供了包括伴读、照护、辅导在内的多项工作,并为孩子们开展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经典阅读、简笔绘画、童声合唱、板羽球培训等多个课程。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用自己认为最尊敬的称谓——“老师”来称呼志愿者们,这表达了孩子们对服务团队工作最真实的肯定。这些孩子们眼里的“板房老师”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践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在积石山严寒的天气中,他们穿上冲锋衣、军大衣,白天用自己的最真挚的情感,拿出社工看家本领服务灾区的孩子们。晚上,他们又奔波在走访灾民的路上,了解每家每户的受灾情况,安慰丧亲伤残的灾民,与他们同悲同喜,给他们带去活力和希望。深夜,他们有的趴在板房的桌子上认真书写志愿日记,有的自愿去安置点的公共卫生间认真地打扫……他们的工作受到了社工机构、村委会等在地机构和安置点群众的广泛好评。
此外,志愿服务团队受兰州市明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委托,发挥专业优势,对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甘河滩村、大敦村以及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官西村开展调研工作。志愿服务团队围绕儿童服务需求、妇女增能赋权、安置点群众生活需求等问题编制了三套调查问卷,将在志愿服务之余入户走访安置点群众,预计形成多份调研报告,供该机构制定后续服务方案、改善服务质量参考。
下一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团队将面向省内各高校招募志愿者,继续组建团队赶赴灾区,发挥高校学生专业优势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人群志愿服务工作,为震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工团队还将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指导下,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努力使灾后重建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模块化,以服务站为核心基点,确立标准服务流程、服务模块及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帮助震区群众灾后生产生活自救和灾后重建。
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的儿童之家,当冬日清晨的暖阳照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每一张小脸上都洋溢着淳朴的笑容。“板房老师”们就像一束阳光刺破孩子们心中的阴霾,为他们适应震后生活,重拾生活信心提供了社会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