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群学”系列第23期

发布时间:2023-10-20   字体大小T|T

10月19日,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和清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群学”系列第23期,作题为“我的学术(行动)研究历程与社区为本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形成及其核心内容概述”的学术讲座。学院党委书记孙立国、院长陈声柏教授、马崟研究员、牛芳副教授、王雪梅副教授、靳晓芳副教授、张庆宁副教授、连芙蓉副教授、台文泽副教授、魏淑媛博士、谢榕博士、张弛博士等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一同现场交流学习。会议由钟耀林副教授主持,王英教授与谈。

张和清从其学术(行动)研究历程开始切入,首先讲述了自己早年在云南大学进行田野工作时,接触到药物滥用者以及性工作者等弱势群体并为其提供服务的经历,逐渐形成弱势优先的专业价值理念,完成《弱势群体的声音与社会工作介入》一书。2008年汶川地震后,深入映秀镇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编写《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深入分析了生态、生计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出社会工作需要直面生态问题并对灾区进行生计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推动系统性社会恢复。在承接广州从化农村社会工作项目过程中,引入美国学者谢若登(Sherraden)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福利理论,以期为弱势群体构建蓄水池。在编撰《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实务与绿耕经验》和对广东“双百”进行梳理,修订《“双百”社会工作概论》过程中,他形成了“两大方向,三重境界”整合式实务理念,运用个案救助落地生根造福弱势群体,从物质层面兜底民生保障,提供“社会-心理”支持陪伴,达成社区共治共享,并强调社会工作需要从理论上的“方法为本”转向实践中的“社区为本”。

张和清对社区为本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形成及其核心内容进行了概述。在社会工作减贫发展中,谢若登资产为基础的福利理论与赖特社会经济赋权思想是两个不同的理论范式,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们认识和解决贫困的观点对中国社会工作减贫发展试验都有其适用性。在实践过程中以绿耕广东X村社区减贫发展试验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行动研究方法收集资料,依据赖特社会经济赋权理论,基于志愿合作的赋权途径和社区资产建设的赋权策略探索社会工作社区减贫发展实务模式;在反思社区减贫发展实践经验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通向社会赋权的社会经济与社区减贫发展实务模式——从国家福利政策减贫到社区减贫发展。

在与谈过程中,王英分享了早年跟随张和清进入农村共学的经历,同时提出为何选择赖特的社会赋权理论作为实践的理论来源?还从情境性角度提出,绿耕的实践经验如何在其他社区、地区进行经验推广等问题。张和清在回应,自己与赖特同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者,赖特的具体赋权可以从中观上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农村社区联动起来,强调社区性与社会性,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强调主体性,这个理论提供了中观层面的社区经济概念,是一座桥梁。广东很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贫富差距同样存在,广东“双百”的经验对甘肃是有借鉴意义的。

现场提问环节,张和清就“社区基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什么是社会工作的想象力?” “社工应该如何处理政社矛盾以及社区内组织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做出详细解答。

文: 雷雪云 陈冲

图: 岳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