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哲学社会学院开展暑期学校“名家面对面”活动
——张荣教授《德国古典哲学专题》

发布时间:2023-07-12   字体大小T|T

   7月10日,哲学社会学院2023年暑期学校首场“名家面对面”活动《德国古典哲学专题》开讲,南京大学哲学系张荣教授应邀出席,副院长张言亮主持本次活动,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人文萃英班学生共计百余人参与交流。

   课程开始前,张言亮副院长首先表达了对张荣教授到来的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随后向各位师生简要介绍了张教授此次课程的主要内容,鼓励同学们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积极参与德国古典哲学相关的交流与讨论。

 

   张荣教授作为校友,向在场的各位师生表达了亲切的问候,并回顾了与兰州大学的渊源和自己的学术经历。他介绍道,此次课程将以康德哲学精神为主要授课内容,集中讲述《纯粹理性批判》,以主体性概念为核心探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尤其是勾勒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性概念的演变史。课程将侧重围绕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两部文本,介绍康德的认识论和伦理学基本思想。对于康德的实践哲学他将以自由概念为核心,康德的自由观会以《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辩证论和《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为主。课程的六天时间里,将对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哲学围绕主体性概念进行简单梳理,以讲述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演进和发展过程。

   张荣教授讲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哲学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由此衍生出许多问题,诸如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厮杀与博弈。在理解西方哲学时,信仰是尤其不可忽略的一方面,哲学、宗教与科学在西方的不同思想时期两两结合,理性与信仰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对于知识与爱的问题,张荣教授认为,如果没有爱参与到哲学的思考之中,那么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争斗将永无止境。这里讲到的爱,并非狭隘的爱情、爱欲,而是实践的哲学本身,如果仅仅用知识、理性理解哲学是难以想象的。对于西方学者关于理性主义的批判以及唯理论的问题,张荣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知识是重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只有知识的唯理论是存在问题的。同时,他还介绍了对于奥古斯丁和康德的自由意志的对比研究。

   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规定性与思想来源,张荣教授做了总结介绍,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非古典的德国哲学,即神秘主义与思辨的德意志哲学,例如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先验与超验)、库萨的尼古拉的思辨的神秘主义(普遍大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内在性)以及Jacob Bohme波墨(神秘直观)等,这些思想都具有鲜明的德意志哲理,而且风格是丰富多彩的;另一方面是非德国的古典哲学,例如莱布尼茨的哲学(两大迷宫、神正论、单子个体性)等。而德国古典哲学这一概念,意味着形式上的纯粹主义和古典风格以及内容上的德意志色彩的巧妙结合。而对于德国古典的风格,张荣教授认为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特殊与普遍的理性体系,是一番高度综合、高度反思、高度理性化的哲学论证。

   张荣教授对于德国古典专题的讲解内容充实、逻辑鲜明,既包含在哲学原著基础上的客观分析,又有结合个人研究方向的生动阐述,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重要人物的哲学观点以及主题性概念的演变脉络,具有重要的启益。

 

文:刘江岳、杨慧茹

图:刘江岳

    教师简介:张荣,甘肃天水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飞天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中世纪哲学和德国哲学研究。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轮值理事长等。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部。入选《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多次。获南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贡献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