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社论道”第六期在齐云楼304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华中科技大学汤志恒老师作了题为“赌徒论证及其进展”的学术分享,论坛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张言亮教授主持。
汤志恒老师从分析哲学框架下的宗教学大视角切入,介绍了赌徒论证以及它的后期进展,即混合型策略。汤志恒提出,帕斯卡的赌徒论证是在决策论框架下为上帝存在进行辩护——决策论阐明具体的决策所带来的具体收益,后者取决于决策内容以及世界上的客观事态——赌徒论证归属于决策论:其决策内容为上帝的存在与否;事态为上帝在事实上的存在与否;在效用方面,若选择相信上帝存在且上帝事实上存在,其所得到的效用或收益是无穷大,而无穷大的存在使得相信上帝存在的预期效用恒大于不相信上帝不存在的预期效用;结论是不管上帝事实上存在与否都应该选择如此相信。但是,该论证从对效用的概率计算着手论证相信的必要性,即是从自私自利的角度作出在基督徒看来很神圣的决定,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应该选取的角度。对此他强调,赌徒论证针对着特定的听众,即指望能通过相信获取实际利益的人,同时,该论证指明数值化的效用具有的特定内容是对人的救赎与肯定,信仰出自高尚的理由。
之后,汤志恒介绍了赌徒论证的进展,即混合型策略的提出在逻辑上对原初论证的无效性打击:Hajek认为在相信与不相信之外存在一种条件性的整体策略,通过掷色子,使在极低的相信几率下按同样计算方法的预期收益仍是无穷大,导致极端的混合型策略的结果是事实上不会选择相信;Monton认为在没有使可能的预期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应该继续投掷直至达到目标,结果是必然的因此不如在最初时就如此相信;Roberson作出反驳,认为特定的混合型策略不能确保扔出指定色数,在第n次时投掷一个2n+1面数的色子不能保证结果,也就不会选择相信;Monton作出回应以维护原初论证的可能性,论证在不可无穷多的时间系列中,投掷不可数无穷多次的有穷多面数的色子,最终必然达成目标。
最后,汤志恒对Monton的论证进行了反思,讲到其把投掷这一存在时间间隙的成就性行为理解成过程性行为,导致不可数无穷多的进行的错误论证,同时,一个行为序列的可预期结果的必然完成不能等同于与其最初便如此行动,因果性要求原因的必然存在,因此,混合型策略不成立。
讲演完毕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邱德钧副教授总结本次学术分享并进行了点评。
最后与会人员进行了讨论,成静副教授提出推迟做决定的时间点以同时获取人生享乐并保证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另一种可能的回应方式。彭必生博士在一神论前提下赌徒论证所指向对象的不确定性上,宋珊副教授在报酬的有限性向无限性的跨越、事实到价值的因果序列的可能性问题上,谢晓健副教授在人类有限理性在帕斯卡原初论证中的影响及信仰的产生方式上分别与汤志恒老师进行了讨论。
此次学术分享帮助大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科知识,对与会师生都产生了启发作用,使之对如何发展哲学论证有了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撰稿人:李昕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