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社论道”第四期于齐云楼304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学术研讨由成静副教授主讲“巴特神本体论的问题”,仲辉副教授主持,张睿明副教授评议。关于神的本体问题在思想史中已有很深的渊源,历代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都对其有深刻的讨论,但处在20世纪思想和科技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中,神学信仰也受到了现代性的挑战。为了回应现代性问题,卡尔·巴特一改往常,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回答神的本体论问题,但伴随着对他学说的解读产生的分歧,学界分为了传统派和修正派。
卡尔·巴特是二十世纪的神学巨人,被认为是在基督教信仰遭到近代启蒙哲学的挑战和侵袭之后重建正统的基督教(尤其是新教)神学之第一人。当时的基督教正遭受着康德认识论的冲击,康德提出了显像界和本体界的区分,并将人的认识能力圈在显像界中,若基于此,如何认识本体界的神就成为了当下重要问题和挑战。历史上,人在显像界通过耶稣基督认识到神的三位一体,那么本体界的神是否也是三位一体的呢?这个怀疑动摇了基督神学的核心教义。巴特在《教会教义学》第二卷的《神论》部分提出“神的所是即神的所为”和“基督作为神的儿子是拣选的主体”的论断,意在阐明神的三位一体的永恒性以及神的绝对自由和绝对主权。之后,围绕着巴特对三位一体性质的说明,以及对神和所造世界的关系的说明,英语世界产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个讨论由麦克阔麦克的文章《恩典和存有:神恩典的拣选在卡尔·巴特神学本体论中 的角色》引发,麦克阔麦克认为,神的拣选在三一论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由于神的拣选,才使其成为三位一体的神。但保罗·牟纳在他2002年出版的《神性自由和内在三教义》一书中驳斥了麦克阔麦克的观点,牟纳认为麦克阔麦克的解释使得巴特的神失去了超脱被造世界的自由,他认为神的三一是本来具足且永恒完满的,并不依靠任何关系来完善自己的存在。这种将神的三一性绝对化被麦克阔麦克视为神与人之间的断裂,他认为正是因为神的拣选行为才使得“神在他自身里面就是为着我们的神”。归结而言,麦克霍麦克认为神的拣选行为是三位一体的条件,但牟纳坚持神的三位一体不需要任何条件,是绝对自主、自由、自存的。保罗·牟纳和乔治·汉辛格引领的传统派认为神的三位一体优先于神进行拣选的决定,而修正派认为巴特后期以为“神前实践的拣选的决定实际上造成了三位一体”。这个对于神本体和神的所为的关系的讨论,随后由更多的学者展开讨论。
研讨会下半场是由张睿明副教授进行评议,她认为可以再加入关于康德的理论如何表现出现代理性对神学的动摇的相关内容,以及补充了自己关于基督教是否有必要走出形而上学的看法,还提出了从本体论走向历史的耶稣的救赎论,进而走向历史的启示论神学这一发展方向。接着,仲辉副教授对二位的观点做出了精彩的总结和延申。金涛教授提出了如果人是通过神和人的关系来认识神,那么究竟是神在造人还是人在造神?丁士仁教授讲到,关于恩典和本体,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并提出了神的“Act”和“Work”之间的区别问题,以及历史上的学者对“三位一体”的态度。
本次研讨会,成静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在基督教神学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其中不仅涉及到人神沟通的宗教关怀问题,还涉及到宗教哲学中,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应如何解读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近代理性启蒙得到了充分彰显,引发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深刻反思。
文图: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