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08届社会学专业校友、成都新民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马树海在腾讯会议上作了题为“社区资源价值转化的机制与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魏淑娟副教授主持,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组成的“发现社区”青年种子社工服务学习交流活动的成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马树海老师提出了关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问题,同与会师生做了交流,他认为社区治理要注重党委部门统筹社区的人力、资源对其进行管理。
马树海老师认为中国的社区是怎么样的,要先理清相关概念。首先介绍了行政社区,提出行政社区应便于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用长城社区案例对其进行解读,让大家对国内的社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与西方社区进行区分。然后介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个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提出今天所讨论的社区侧重于中国本土化、行政管理中的社区。接着介绍了我国的社区建设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社区服务阶段、实验探索阶段、全面深化阶段和社区治理阶段。最后他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文件并根据自己的社区治理经验提出当前社区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服务为核心进行规划治理。
马树海老师用社会热点为例,分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如何整合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源,并将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讲座最后,马老师详细介绍了社区资源价值转化在成都的实践,强调人本化和“党建引领,协同发展”的发展路径对社区由机制创新转变为价值转化创新,使社区成为最具价值的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分享“社区+”、场景营造等相关概念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讨论环节,与会师生提出了对社区相关问题的疑问,马老师进行了条理清晰的回应。魏淑娟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内容使同学们了解了成都社区营造的工作开展情况,对未来从事社区研究提供了案例资源。
(通讯员:温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