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生发展>学子风采

哲学社会学院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之青年代表进支部

发布时间:2023-12-20   字体大小T|T

  本次哲学社会学院青年代表讲团课于2023年12月13日在天山堂A604召开,由哲学社会学院专职辅导员吕孟凡,以“挺膺担当”为主题面向2023级哲学和社会学两团支部展开。

  青年如春之朝晖,如晨之曦光,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眼光和坚定的语气强调:“全党应把青年工作提升到战略性高度,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辅导员吕孟凡结合 “我们如何追随信仰之光、扛起历史之责、不负时代之望,成为一名新时代好青年?”这个问题,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甘于吃苦奉献”、“保持奋斗激情”四部分为同学们讲述新时代应该怎么做、做什么样的好青年。

  吕孟凡老师讲到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写道:“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断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   一代代中国青年总是响应在第一时刻、冲锋在第一阵列,用责任担当书写青春的答卷。

    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青年要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2022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随后,辅导员吕孟凡结合自身,谈起自己作为学生时做的一些事,包括但不限于运营公众号、排演话剧、心理团队辅导、支教等。这进一步拉近了与同学们的关系,并以自身为例,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中挺赢担当,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追随信仰之光、扛起历史之责、不负时代之望,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