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生发展>思政教育

转载 | 人报甘头条: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成功举办“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4-07-14   字体大小T|T

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2024年7月13日至14日,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明安牵头组织,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办,《科学·经济·社会》杂志编辑部协办的“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学术沙龙在兰州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50余位师生以及来自《求索》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的两位编审参与了本次学术沙龙。在为期两天的学术沙龙中,共有 23 名师生围绕着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进行专题汇报,聚焦经典、纵横中西、关注前沿,引发了热烈讨论与交流,碰撞出了璀璨的思想火花。

本次学术沙龙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团委学生会协助开展,由人民日报甘头条转载。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3—14日会议围绕“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这一主题展开,内容涉及“《巴黎手稿》的当代阐释”、“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问题研究”、“马克思早期核心思想研究”四个细化专题的研讨。各主题发言人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紧密围绕学术沙龙主题,关照当前的世界社会现实,以问题为导向,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的早期经典文本及其中的关键思想和概念作出了富有理论深度的阐发。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方锡良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劳动形式”,如非物质劳动,就《巴黎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作了多维阐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郑旭东透过德勒兹的“欲望机器”概念,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由社会存在所规定的观点;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凤阁则结合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观点,对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思想作了新阐释;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成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探讨了马克思对黑格尔人格自由观的超越;其他与会人员还先后就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中的生态思想、共同体思想、认识论、唯物史观等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讨论。

关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具有多重意义。首先,这是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一种传承和接续,因为作为兰州大学哲学系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韩学本正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研究者和阐释者,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等为推动学界关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本次学术沙龙以“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为主题就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初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今昔呼应,体现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传承。其次,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哲学体系形成的开端,具有许多“争议点”,展现了极强的思想锋芒,因而很能启迪师生把握思想研究的规律,不断试错、大胆创新。最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经济学、法哲学和辩证方法论的精华,是马克思思想的秘密和诞生地。在其中,不仅蕴藏着对于旧世界、旧理论矛盾的天才洞见,也生长着新世界、新理论的天才萌芽。深入这片密地,思想之光璀璨夺目,唯物史观、异化理论、资本批判等等理论资源不仅给予我们以丰富的理论视角、锻炼我们的理论思维,以古鉴今,更能帮助我们切实把握时代脉搏,认清时代使命。马克思的早期经典文本,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线索,为我们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点、方法、立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在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关注经典文本、明确理论要旨、聚焦前沿动态,重新阐发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学术沙龙的特色在于,通过区域和校际院系交流,以促进东西部、校际、院际、刊际之间的多元互动,为与会师生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思想交流平台。本次会议规模适中,专题性强,特色明显,使每一位与会者都有发言机会,并为会议讨论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与会者普遍对会议主题和形式给予了肯定,表示这种会议模式特别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能力、激发大家的学术热情,并希望主办单位明年能继续举办类似的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集“七校两院三刊”于一体,聚焦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这一主题,为推动校际、院际合作提供了新模式。会前认真阅读文本,会议集中讨论问题,会后整理并优化论文思路,把读书、讨论、交流与合作结合起来,汇报与讨论并行,前台与后台互通,既展示学者风采,又使青年教师和学生得到了锻炼。

总而言之,本次学术沙龙,为跨区域、跨学校、跨学院、跨刊物、跨年级培养学生提供了良好示范。会议中,老、中、青不同年龄段学者不遗余力,针对每一篇汇报认真倾听,审慎评价,针对文章结构、思路、角度、用词、语句等方面事无巨细提出建设性意见;本、硕、博不同学力学生积极参与,提出疑问,表达观点,听取意见,看到了不同角度、不同流派对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不同阐释,打开了理论视野,锻炼了理论思维;刊物编辑针对“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好作者?”“什么是好思想?”做了系统的回答,展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坚定学生学术坚守、坚持学术创新打了一剂强心针。

本次学术沙龙兼具学术性、交流性、教学性,既碰撞思想,又促进合作,还教学相长。得到了与会师生、刊物编辑、学界前辈的深深认可和好评。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科学·经济·社会》杂志编辑部将继续秉持“独树一帜 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进一步为推动学院本硕学生的高质量培养构建高水平、强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VCHWDpoowEILSLVgaNGFSw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