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生发展>就业实习

“校友导师计划”实习心得 — 邓云骢

发布时间:2021-07-04   字体大小T|T

       这次能够入选到我们院的“校友导师计划”中,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对这个计划或者“实习”有很多的了解,所以对我来说也是机缘巧合吧,稀里糊涂地就参与到其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也见识到了很多。

       4月9号初,我们在陈声柏院长的带领下前往北京,陈院长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让我能够较为顺利地渡过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局面,虽然张劲松师兄和田德才师兄都非常平易近人,但我仍然在各种场合感到紧张和局促。因为我一下子从榆中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来到了首都北京,北京的繁华仍然会“震撼”到我;另外就是晚辈在不相识的长辈面前仍会有些胆怯,更何况张劲松师兄将会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导师。在与张劲松师兄见面的那个下午及晚上,陈院长期间多次推荐及夸奖我们,还多次在一些事项上提点我们,为了不让陈院长失望,我们就努力地在这段时间中认真地学习及工作,努力做好张师兄交代的事情。

       实习的一开始,我们还未很好地进入状态,所以先通过4月份的“哲学与生活”讲座进行了一个小小的锻炼,由易到难,我们在之后的时间中,主要以张师兄交代给我们的商业计划书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哲学与生活”讲座为次要工作内容,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首先是张师兄给我们来了一次小科普、小教学,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商业计划书的内容,由浅入深,十分生动易懂,让我们迅速地了解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打了下后面撰写商业计划书的基础。随后我们就“热火朝天”地开始撰写商业计划书,期间还做了一份关于“校医培训班”的计划书,以及中期进行了一次关于商业计划书进度和内容的汇报。当然撰写商业计划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刚开始有点想当然,认为可能网上找一些资料,公司找一些资料,然后学别的商业计划书列一个大纲,往里面填充东西就可以了。结果没有想到,我们最后写好的商业计划书实际上非常非常的粗糙,在专业的看来,可以说是“不堪入目”吧。张师兄他们对这个情况也能理解,张师兄后来跟我们说,商业计划书这件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写的过程中,以及这段时间,你能够学到一点东西,比如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维、如何去整合已有的资源去解决问题等一些比较重要的思维方式。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能从这中间学习到一些东西,但是又很愧疚,感觉对不起张劲松师兄的教导。

       在撰写商业计划书的期间,也穿插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例如“哲学与生活”讲座的一些有关事项、跟随张师兄见了一些兰大的校友、在北京城转了转、去北京的图书馆看了看有关于一些剧本上面的事情。当然完成得比较好的,可能还是前两项。“哲学与生活”讲座,到目前为止一共是有4期,我们都把这四期的内容都有所整理,并联络各位主讲人和嘉宾,以便于集结成册。其实有些时候,进行这些内容上的整理,其实也就是一个“体力活”,只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就会有合适的结果,因此学生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崇尚付出就会有回报的潜意识,是非常适合做这一项工作,我觉得我们做得也还不错,虽然由于时间的原因,往往联系与交接的过程并不如人愿,但只要持续地跟进,就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对张师兄的一个交代。其次就是跟着张师兄去见见世面,拜访了一些在京的校友。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会感觉我们学校、我们学院的校友们都很了不起,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越发感觉我们学校的底蕴深厚。不过其实这其中也会有一个“祛魅”的过程,面对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社会头衔的长辈,会越来越自如和得心应手,可能根源就在于经历得多了,就不会感到局促,而是更加自然,这也是我来到北京的一大收获。当然其实也得感谢我们是学生的身份,他们既是我们的长辈,也是我们的校友,更是我们的师兄师姐,所以更能够被善意所包围。其实与北京的校友们的联络,可能在我失去兰大学生的身份以后,就会迅速地减少,甚至没有。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理由和事件去加强与校友们的联络,不管以后如何,还是得看自身造化。但是仍然要感谢张劲松师兄,感谢学院,因为他们,我才有这次的机会。

       初次见面的时候,会因为张师兄背后的头衔和社会地位而感到紧张,但是张师兄却十分地平易近人,短短的一段时间就让我们消除了局促。期间,他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并对我们提出了不低的要求,鼓励我们好好做。我仍记得师兄的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们做得不好,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并批评我们,虽然最后师兄也没有践行这一“承诺”。

       而后与师兄接触得越来越多,发现师兄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且健谈的人。师兄在商业上面是极具能力的,无论是商业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亦或是商业相关的格局与视野,都无一不让人敬佩,他常说,哲学系的学生出来想要经商,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学习更多。师兄也正是如此,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建立了其庞大的公司。同时师兄也是一个健谈的人,他常常带着我们去拜访在京的校友们,往往在相谈甚欢的时候把我们介绍出去,帮我们解决了一些窘迫的情况。

       在实习的最后一个月,就更能发现师兄身上一种独特的领袖气质,他在任何的场合都能游刃有余,照顾到各方的情绪。师兄对我们,乃至是学弟学妹们也是十分关心和爱护,常常与我们沟通,询问我们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教授我们一些急缺的社会知识和商业知识。这也算是师兄对母校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他作为校友导师,往往在忙碌的情况下仍抽出时间不留余力地去教导我们。当然,师兄也是一位非常有情怀和好想法很多的人。

       于我而言,张师兄亦师亦友,在工作上严格地要求我们,同时也无私地教导我们一切;在生活上十分关心和爱护我们,帮我们解决困难,让我们见识到更多的世面。总而言之,张师兄对我和我们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仍对他心怀感激。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