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通知公告

哲学社会学院 “走近哲学·走进社会”系列讲座——林乐昌教授

发布时间:2025-04-14   字体大小T|T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外聘高级专家林乐昌教授将于2025年4月16-17日举办学术讲座,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题目一:论张载“变化气质”的工夫特色与义理结构

主讲人:林乐昌 教授

主持人:王涵青 教授

时   间:2025年4月16日(周三) 15:00

地   点:榆中校区秦岭堂A213

内容简介:

“变化气质”,是张载创制的道德修养工夫形态,也是颇受今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为了对这一课题展开整体性的再研究,有必要把“三维工夫特色”和“三重义理结构”作为分析框架。关于“变化气质”工夫的三维特色及其意涵。一是运作方式的多样性特色,指“变化气质”工夫包括四种运作方式:“为学”“学礼”“养气”“正心”。二是基本结构的“合内外”特色,指统合以“心”为主导的内在工夫与以“礼”为遵循的外在工夫。三是向度指标的三分定位特色,指三个关乎“变化气质”工夫向度的指标:工夫主体、德性根据、变化对象。其中,“主体”与“对象”的配置关系是“以心制气”。关于“变化气质”义理的三重结构及其作用。其一,“气质”之说,为“气质之性”理论和“变化气质”工夫及其义理提供了核心概念。其二,“气质之性”理论,为“变化气质”工夫及其义理奠定了新的人性论基础。其三,作为“变化气质”原理的“以德胜气”,揭示了“变化气质”工夫及其义理的深层机制。

主讲人简介:

林乐昌,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哲学系,1987年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长期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导,2020年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2025年,受聘担任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外聘专家。2010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张载学术文献集成与理学研究”首席专家;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学术著作体例研究与《张子新学案》撰著”;2019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明清关学思想讨论(七卷本)”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1)《正蒙合校集释》(上下册),中华书局2012年版(2011年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2015年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张载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2年版。编校著作有:《张子全书》(增订本),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主编著作有:(1)《张载文献整理与关学研究丛书》,中华书局2020年版;(2)《关学源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2023年获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约80篇。

主持人简介:

王涵青,台湾省高雄人,辅仁大学(台北)哲学博士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清儒学、中国哲学方法论问题、伦理学。在《哲学与文化》《道德与文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陈确思想之开展与明清学术转型研究》。

题目二:增进文科研究生核心能力问题的思考

主讲人:林乐昌 教授

主持人:彭战果 教授

时   间:2025年4月17日(周四) 15:00

地   点:城关校区西区齐云楼304

内容简介:

基于研究生长期培养的经验总结,认为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主要是由“学”“思”“写”三方面构成的。在这一能力结构中,虽然“学”“思”“写”是互动互补的,但在研究实操中应当突出“写”也就是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使这一能力成为文科研究生的“核心能力”。讲座对增进文科研究生核心能力问题进行思考,涉及三个问题:第一,文科研究生的能力结构与核心能力是什么?第二,为增进自己的核心能力研究生应当怎么办?第三,为培养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导师应当怎么办?重点讲第一和第二两个问题。

主持人简介:

彭战果,哲学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兰州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科学·经济·社会》《国学论衡》编委。从事中国哲学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易学、三教关系及道教内丹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