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男,汉族,生于1993年7月,四川富顺人,现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青年研究员。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22.07至今 兰州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 青年研究员
2019.09—2022.06 南开大学 法学博士
2016.09—2019.03 东华大学 法学硕士
2012.09—2016.06 东华大学 文学学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本科生课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研究生课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
2022年—2025年的论文成果如下:
(1)谭勇:《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加速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基于<资本论>的考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25年第4期。
(2)谭勇:《试论阿尔都塞重塑的马克思认识论“总问题”及其局限》,《哲学研究》(CSSCI),2025年第6期。
(3)谭勇:《ChatGPT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形成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4年第6期。
(4)谭勇:《对脑机接口技术引发“主体消失”的哲学分析》,《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24年第5期。
(5)谭勇:《商品抽象、现实抽象与思维抽象——《资本论》“商品与货币篇”的三重抽象探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4年第3期。
(6)谭勇:《时间异化: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4年第1期。
(7)谭勇:《马克思对康德先验哲学的超越——基于商品拜物教理论的考察》,《求索》(CSSCI),2023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2024年第2期转载、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2期转载。
(8)谭勇:《关于马克思文化理论的三个追问及其解答》,《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3年第2期。
(9)谭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索恩雷特尔“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起源的审视与反思》,《求索》,2022年第4期。
2022年以前的论文成果如下:
(1)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一种新主体吗?——齐泽克精神分析视野下的人工智能研究,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4期,1/2。
(2)从普遍性逻辑到非全逻辑的转换及其困境——兼论齐泽克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批评及其不足,载于《学术界》,2022年第2期,2/2。
(3)分裂·幻象·驱力——论齐泽克精神分析视域下主体的三个维度,载于《哲学分析》,2021年第3期,2/2。
(4)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以黑格尔、索恩-雷特尔和马克思为线索,载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2/2(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新自由主义的迷思及其三重哲学批判,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2/2。
(6)论当代意识形态的四重特征,载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2期,2/2。
(7)论意识形态的形式性构成及其辩证转换——齐泽克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结构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2/2。
(8)异化的实体与主体的实体——齐泽克对马克思资本哲学思想的新探讨,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2/2。
(9)交往的主体与生成的主体——哈贝马斯与齐泽克的主体间性思想比较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2/2(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0)论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载于《国外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2/2。
(11)意识形态的现实性与幽灵性——齐泽克精神分析视野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探析,载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2/2。
(12)马克思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及其当代启示,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2期,2/2。
(13)资本逻辑批判及其当代意蕴,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4期,2/2。
(1)主持2023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甘肃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转化的现实路径研究”,2023QN007。
(2)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克思物化理论的当代价值”,2019—2020,主持。
获奖情况
(1)2022年南开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
(2)2021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3)2020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4)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5)2015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6)2014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7)2018年东华大学年度人物;
(8)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9)2016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