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学院新闻

中山大学吴重庆教授做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第36期

发布时间:2023-05-25   字体大小T|T

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催生新学科的创新形态,为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交叉融合视域下哲学的专业改造与提升”,5月19-20日,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开放时代》特约主编吴重庆教授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萃英学院邀请,做客知行讲堂“爱智”系列第36期,在城关校区作题为“‘何处云山是我家’——珠江三角洲民间信仰场所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陈声柏教授主持,刘宏涛副教授与谈。马克思主义学院谢亚洲教授、学院台文泽副教授、钟耀林副教授和魏淑媛博士等老师参加。在榆中校区作题为“在‘隙地’‘狭地’‘边地’认识中国农村”的讲座,讲座由台文泽副教授主持,钟耀林副教授与谈。

                           “何处云山是我家”——珠江三角洲民间信仰场所的地理空间分布

吴重庆认为自明清以来尤其是近现代社会革命的过程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珠江三角洲“民田区”社会文化的冲击及重组程度不一,“民田区”和“沙田区”的民间信仰在不同历史阶段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局面,从而形成珠江三角洲民间信仰场所的地理空间分布特点。具体地,从珠江三角洲民间信仰传播的过程看,其空间、时间和信众都不是均质性的。在空间上,存在“民田区”和“沙田区”这两个“社会势位”不同的世界。在时间上,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重新构造“社会势位”的力量。而信众,是有阶层、阶级之分的。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信仰深深嵌入社会,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作为基础的,民间信仰本身也是构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过程也是构造社会的过程。所以,民间信仰研究的坚实出发点应该是基层的社会结构。如果把信众视为均质化的个人,显然无法把握这个坚实的出发点。

陈声柏认为将民间信仰与神明世界视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结构的思路进入去关注信众个体差异性是十分重要的。在演讲中,吴重庆由“文化势位”而提出“社会势位”概念,陈声柏认为其解释力也与当地社会结构有关,地位较低者“效仿”较高者是否成为“社会势位”形成的方式路径是需要进一步阐释的问题。

刘宏涛认为吴重庆对珠江三角洲民田区与沙田区两种“社会势位”不同的区域,以及正祀淫祀两种因历史时期不同而发生数量变化的神明类型的区分体现出当地社会结构的矩阵图。从演讲中,既能看到当地社会的演进逻辑,也能看到演讲人清晰的分析思路。同时,刘宏涛认为将社会结构作为民间信仰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可能会导致民间信仰与社会结构研究中实体问题的争论。

吴重庆认为对民间信仰的研究需要区分民众与精英两个不同主体。对很多底层民众来说“心中有神明”,但对地方精英而言,民间信仰很可能只是跟国家打交道的方式,以及出于当地作为巨大利益竞逐场的考量。他再一次陈明,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民间信仰的目的是让民间信仰的神秘性变得可理解、可接受。   

                                                  在“隙地”“狭地”“边地”认识中国农村

吴重庆分别从“隙地”“狭地”“边地”三个地理区域概念着手分析中国农村的发展情况,强调在具体的区域中寻找中国农村的重要性,以及思考今天中国社会的人口流动其方向与范围的变化情况,建构起区域视角,及将该视角应用于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隙地即指不同地理单元的交界地带,包括自然地理划分与政治性区分。认识中国社会要看见地方看见人,不仅要看到不同省份之间是一个物质性的地理空间,也要感受这种空间里存在的人流物流和情感联系,深入挖掘体会区域内部的联系。当前中国社会仍处于大流动状态,分离和流动有增无减,最显著的则是省内流动的增加,这种流动是带有理性选择的流动,背后存在着社会网络的连接。

隙地所存在的区域流动有效避开了城市的虹吸效应,而隙地离城市相对较远,由于距离等因素,使得虹吸效应比较薄弱,区域流动增加。地方的活力在逐渐复苏,这得益于当前交通格局的大改变,物流的通达,自媒体的活跃,几乎全面覆盖各个区域,使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样推动区域流动的增强。隙地所具有的显著区域流动,弱化的虹吸效应使得隙地的农业县常住人口增加,且这种县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隙地为中心,寻找自我市场圈。

峡地即指地广人稀与地狭人稠的区域,整个中国的东南沿海,如山东、江苏等地都属于地狭人稠区域,即使在这样的严重缺地,人口密集的地区常住人口也在增加,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边地”指我国大西南的民族聚区,由于地理、交通等所限,语言、经济、习俗等与经济发达地区融合有限。与汉族相比,边地民族地区人群对外出务工比较谨慎,区域农村多发展小规模品种种植,种养结合。

三地的区分意在强调“在具体的区域中寻找中国农村”的重要性,只有深入具体的地方社会,了解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生计方式、家庭结构,才能追寻地区内在的动力。

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哲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培育搭建虚实结合的多元化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此前已邀请南京大学蓝江教授、西北大学李福泉教授、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刘贵祥教授、中山大学鞠实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浙江大学熊明辉教授等名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与萃英学院共同推进特色化人才培养。

 

文:杨至柔 丁瑞群

图:岳傲雪 袁艺

最近更新